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条 凡符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同意以所购房屋(有合法所有权的现房)作为抵押物后,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抵押合同必须合法有效)购买的自用住房.可参加本保险,被保险人购房后因装修、改造或其他原因购置的附置于房屋的有关财产和其他室内财产,不属于本保险标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主要采取房地产抵押形式,银行一律要求借款人在贷款时必须办理“房贷险”(即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个人抵押贷款房屋保险或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保险),其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办理房屋保险或委托贷款人代办有关保险手续。”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开办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原因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如1998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已安排了2.7亿平方米,须全部面向个人销售,这必将需要住房抵押贷款与之相配合;而在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贷款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风险,即信用风险、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这三种风险在还款期内的长期存在,使银行迫切希望找到能转嫁损失、规避风险的途径.在此背景下,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华泰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此项业务,且大多采取将抵押物财产保险与贷款信用保险合二为一的购房综合保险形式,称为"商品房抵押贷款保险"、"住房抵押贷款综合保险"等.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实行,个人购房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我们也应看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应运而生。本文就我国发展住房柢押贷款保险的一些问题作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5.
住房消费市场的启动与繁荣除了金融的支持外,也离不开相关中介机构的参与,我国目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行的抵押加保险制度使得住房保险和担保成为获得住房贷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保险公司在住房消费信贷中的作用日益为各方所关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险总公司于1998年11月正式推出《个人抵押贷款房屋保险条款》(见本期第47页)和《个人购置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条款》,记者12月中旬闻讯即就新条款及住房贷款保险的相关问题走访了中保财险公司副总经理冯知杰先生。  相似文献   

6.
论发展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以下简称住房贷款)是指住房金融机构(包括专业性住房金融机构与非专业性住房金融机构)以居民个人拥有的住房作抵押为条件而向居民个人发放的用于购置自有住房的中长期贷款。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是相对于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级市场而言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级市场是指发生或创造住房贷款的市场,亦即住房金融机构最初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市场。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住房贷款的交易市场,即住房贷款债权的转让市场。  相似文献   

7.
肖希  楼奇 《上海保险》2007,(6):27-30
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保险俗称房贷险,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买房人向商业银行申请商品住房抵押贷款时,银行为了避免风险,在放贷时往往要求买房人购买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保险。个人抵押商品住房综合保险条款包括财产损失保险条款和还贷保证保险条款。其中,财产损失保险条款是指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约定,当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情形(保险财产损失)时,  相似文献   

8.
目前,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已成为化解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促进住房消费热潮形成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现实意义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9.
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之构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已成为化解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促进住房消费热潮形成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现实意义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0.
住房抵押贷款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是指抵押人以其所拥有的住房作抵押物担保,向抵押权人申请贷款,抵押权人经审核合格后,向抵押人提供贷款,且当抵押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本息时,抵押权人有权处置抵押物并优先收回贷款本息的资金借贷关系。住房抵押是获得贷款的前提,该抵押以偿还为目的,是从属于主债的从债。在我国,住房抵押的产权设定是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子文 《中国金融》2006,(13):21-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是一种新型的住房金融产品,也是实现以房养老的金融工具。它是指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作抵押,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消费,同时老人仍然保留房屋居住权,在去世后用住房还贷。由于其现金流流向与传统的抵押贷款相反,像是把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反向来做,如同金融机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借款人手中买房,所以在美国最先被称为“反向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2.
住房权益贷款是以住房权益作为抵押的一种贷款,它是房屋所有人以其已经抵押的住房,再度向银行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房屋财产损失严重。由于我国房地产保险业不发达,所以面临许多住房财产无法得到补偿和银行抵押贷款无法收回的境地。我国应以此次地震为契机,增强国民的房地产保险意识,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以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保险业务。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房地产证券化实质上就是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在金融市场上的出让,以换取连续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资金,也就是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房地产(主要是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要求广泛的社会和市场条件,如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担保市场。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要求规范、量化抵押房屋价值,规范住宅抵押贷款行为,建立可操作的抵押贷款法规和制度。目前在我国没有推行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社会环境和法规条件,可以做一些预研究或在条件成熟地区,如深圳做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及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及担保债务权证(CDO)。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分为三类:优级贷款市场、次优级贷款市场及次级贷款市场。同时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为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市场,二级市场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为了回收流动性,将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和其他一些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将住房抵押贷款打包发行MBS。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发行的MBS又连同其他资产被重新打包,发行CDO。本文还就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是向抵押贷款发放者提供的,对借款人履行抵押贷款债务的一种担保。由于抵押贷款保险能减少贷款风险,使银行降低首付款要求,从而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相似文献   

17.
陈欢 《中国保险》2010,(2):20-22
如何认清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保险中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进行可能的控制,是我国保险公司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业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比较:基于同质性与差异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海松 《上海金融》2007,(10):4-9,82
本文首先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形势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宏微观形势与2004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几近相同。本文进而对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形势与美国的同质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共性大于异性。最后本文提出,次贷危机说明了美国运用加息政策调节房市并不成功,因此,为了有效预防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尝试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工具,直接治理投资型住房贷款需求的膨胀,减小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向银行信贷体系的传递,运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对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有力地支持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包括:政府机构担保与私营保险相结合的机制;完善的自我融资机制和风险防范经营机制。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也应建立政府住房抵贷款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商业性住房抵贷款保险机构,构建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与演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苏州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目前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调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建议;尽快建立住房抵押保险制度;扩大财产险保险范围;明文规定银行可根据借款人情况增加险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