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基于城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收入差距,而数字鸿沟中的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教育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层面的收入差距程度;(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收入水平和金融城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潘柳 《现代金融》2023,(5):20-27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拥有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数字鸿沟,并产生数字红利,引起社会不平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探讨数字鸿沟对家庭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阻碍了家庭数字信贷参与,数字鸿沟越大,家庭数字信贷参与度越低,数字鸿沟对日常消费信贷的影响最小,对教育医疗的影响最大。其次,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对缓解数字鸿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数字鸿沟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结论对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释放信贷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从“富裕程度提高”和“发展成果共享”两方面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以民营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着力点,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为“富裕程度提高”贡献非公有经济的力量;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提高“发展成果共享”程度。机制检验表明,民营经济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能够在助力“富裕程度提高”的同时带动“发展成果共享”。市场化水平和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发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当前应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制度环境,并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已基本形成政府和业界“双轮强驱动的中国发展模式”,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低,区域间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本文利用网商银行的业务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1年全国1 766个县(县级市、旗)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五年间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回归常态化增长。不同区域和各省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但差距有所缩小。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并增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研数据(CHFS)和北京大学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PKU-DFIIC),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消费差距,并且存在非线性关系,收入差距在其中是重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差距存在着不同影响。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生存型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发展型消费差距,最后是享受型消费差距。因此,在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降低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修华  赵亚雄 《金融研究》2020,481(7):114-1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否会因此而加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考察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贫困户可借助数字金融平滑生存型消费和积累发展型要素,但效果并不显著,而非贫困户在有效利用数字金融功能防范风险、平滑消费、积累要素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数字金融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不同数字金融产品的马太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数字征信的效应最大,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次之;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差距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对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户绿色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此有何影响却很少被提及。论文基于CFPS2016-2018数据并结合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户绿色消费支出的影响。论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基准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则农户绿色消费支出越多。进一步来看,对于不同子维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有促进作用,但数字化程度并无促进作用。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绿色消费氛围村庄的农户间存在差异。最后,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户环境敏感度和亲社会行为程度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但社会资本水平并无调节效应。推动绿色经济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结合,需要进一步培育农户的绿色消费意识,提升绿色消费的针对性、便利性和实用性,进而推动农户绿色消费支出提升。  相似文献   

8.
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普惠程度,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区域数字金融发展对乡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金融及其子维度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但惠及的重点人群是相对贫困线以上的农户,而相对贫困户受益面不足,现阶段无法显著缓解相对贫困.对其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更多地表现为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替代,仅显著促进了相对贫困线以上农户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促进了这部分农户使用数字金融以实现增收;进一步地,相对贫困户难以获得数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不是技术层面的数字鸿沟,即网络基础设施滞后,而主要源于相对贫困户因受教育水平所限导致金融素养较低而形成的参与门槛较高.对此,建议提升农户的教育水平和金融素养,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进程,促进其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以提升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金融参与.  相似文献   

9.
信用卡是促进信贷消费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中国统计年鉴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信用卡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更能促进居民使用信用卡,但该促进作用因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的不同存在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指数和使用深度指数均能促进居民信用卡使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刺激居民家庭消费促进了居民信用卡使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居民信用卡使用行为的机制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亚雄  王修华 《金融研究》2022,508(10):77-97
数字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并降低家庭脆弱性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宏微观匹配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及脆弱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的增收效应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并分析了多维“鸿沟”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尤其是使用深度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家庭相对收入水平、降低脆弱性。微观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家庭金融可得性和使用性,并促进潜在投资行为和就业创业活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虽然体现了普惠特征,但并未明显打破空间限制,对城镇等发达地区及具有数字设备、受过金融教育等家庭的相对收入及脆弱性展现出更强的作用;对贫困户、无数字设备等家庭的相对收入作用不显著,充分体现了破除多维“鸿沟”的紧迫性。本文为进一步优化数字金融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家庭脆弱性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惠及农民的重大举措,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以我国30个省份(除去西藏、港澳台地区)为样本,选取2011年到2019年作为取样年限,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报告中的综合指数,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指数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加大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也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增大以相似的程度加大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影响,但是其数字化程度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具有“正U型”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不同发展时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金融认知水平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据所得结论,本文提出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提升农户数字金融素养,以数字化技术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双循环”分析视角出发,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2)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与进出口贸易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都发挥着中介效应。(3)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传统金融超过门槛值后会显著增强,但一级数字鸿沟与二级数字鸿沟则会分别对中部、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空间效应以及区域异质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在全国层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维度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使用深度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呈现“低—低”“高—高”集聚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关部门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实施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数字普惠金融战略,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张博  郭方  孙璐 《南方金融》2023,(4):19-3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家庭创业和金融市场参与是重要的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为了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应完善中西部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强低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教育及数字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李麦收  李凯旋 《征信》2023,(1):12-20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创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结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将2011—2019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相匹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小微企业创业视角出发,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覆盖范围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消费不平等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共享发展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降低家庭收入不确定性、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展居民社会网络等渠道,有效缓解居民消费不平等;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区域更为显著,且在金融素养较低和数字鸿沟较大的居民家庭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探讨和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人力资本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理论逻辑,运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变更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在各个区域中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路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是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普惠金融指数、河北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等数据建立VEC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影响更大。基于此,应加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