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靳东升 《金融博览》2010,(21):52-53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对企业所得征收的税收。“企业”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英文“Corporation”可以翻译为企业、公司、法人和法人团体等。现实中有些国家征收企业所得税,有些国家征收公司所得税,还有一些国家征收法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有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与分类综合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零概念。二元所得税与单一税分别是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的具体形式。个人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的收入能力、负担分配、经济效应与执行条件存在差异。中国现阶段的税收公平观念、收入分配状况与税收执行条件要求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其基本框架是:对中低收入者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中高收入者,根据应税所得的性质,按照差别比例税率,采用源泉扣缴办法征税;对高收入者,由纳税人自行汇总应税所得,按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法人所得税制度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统一规范法人所得税税基,在确定计税成本时应充分体现纳税人的费用补偿原则,并适当降低所得税税率,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创造公平纳税环境,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简化税制.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企业所得税是以独立的}一法人实体为对象计征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财务报告主体,它不是法人实体,当然也不是纳税主体,不承担纳税义务。所以,所得税会计中所称“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针对、法人实体说的,特指个别报表的编制单位。个别报表的编制单位,指的是集团内部的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所说的计税基础,就是持有资产、承担负债的法人实体的计税基础,即个别报表编制单位的计税基础。以上是进行合并报表所得税处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跃刚 《会计师》2010,(3):41-42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场所必须由其法人的总机构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变化紧随现代税制发展方向,遵循国际惯例,有利于国际税收协作;也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黄董良 《新理财》2006,(12):17-19
我国现行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统称企业所得税)。这两个所得税性质上完全相同,都是综合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算依据,实行比例税率。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最大,现择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侯立新 《会计师》2011,(3):34-37
<正>所得税会计,研究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其目的是核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  相似文献   

8.
许波建 《会计师》2009,(3):17-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 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企业的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所得税核算过程中,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都是由"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组成的。当期所得税费用指当期实际缴纳所得税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因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是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所得税的实质是法人所得税,除了非居民企业存在的特殊情况外,对居民企业实行严格的法人税体系,以独立法人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是企业所得税立法的基本点.在此基本点下,我国逐步取消了不同法人组成的特定企业集团的合并纳税,实行法人内部设立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与总机构汇总纳税.  相似文献   

10.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因此,研究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是所得税会计理论的核心。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科目设置的调整有:将"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调整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将"递延税款"调整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在旧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继有 《时代金融》2009,(9X):106-107
<正>所得税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将该差异的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其中,新所得税准则格外引人注意,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这也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加上其他会计准则的变更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所得税的核算,因此,在新准则实施中,所得税会计处理将是实行难度最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左凡 《时代金融》2008,(8):97-98
本文主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费用等有关事项确认与计量方法进行阐述,力求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有关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14.
蔡孟珊  张俊瑞 《涉外税务》2007,232(10):54-57
为了消除营利事业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相当于中国大陆实行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重复课税现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营造低税负、无障碍的投资环境,我国台湾地区从1998年开始实行"两税合一"制度。本文对台湾地区的"两税合一"制度进行了简单介绍与评估。  相似文献   

15.
<正>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按照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税率变动时,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新所得税会计准则扩大了差异的范围,依据的是经济利润观来对企  相似文献   

16.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有利于理解递延所得税费用及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相似文献   

17.
对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源 《会计师》2009,(5):30-32
<正>一、问题的提出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会计的一个专门领域。它有两个目标:一是确认当年的应交所得税或应退所得税的金额;二是预测在企业财务报表或纳税申报中已确认事项的未来纳税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国、美国截然相反的消费和储蓄经济结构,决定了两国所得税改革的政策取向不同。美国实行消费型的联邦所得税改革符合其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现状,而我国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应实行储蓄型或投资型税制改革,我国所得税的改革应更多地鼓励消费而不是储蓄或投资。  相似文献   

19.
贺慧 《会计师》2015,(7):15-16
本文以所得税会计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其在确认、计量、披露方面的差异,并针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存在问题,深入探讨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中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研究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成因入手,探讨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所得税会计的措施等,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作了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