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随着核心业务数据从省域数据中心集中到全国数据中心,银行业务系统实行全国统一版本、统一平台,系统开发任务将主要集中在总行软件开发中心;与此同时,省分行科技部门也必然进行相应职能的调整,分散的前置系统将逐步集中,外围的程序开发将逐步统一,走集约化科技管理之路。这对市分行的科技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是软件开发的工作量逐渐减少,特别是前后台的业务应用系统程序开发已经没有必要。只能利用统一的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2010,(7):34-38
齐亚斌:1997年深圳农联社(现更名为深圳农商行)率先完成数据集中,各省联社陆续开始进行省级的数据中心建设,山西省联社将于今年8、9月份完成数据集中,广东省联社数据中心于2009年10月上线运行,计划年内完成数据集中。至此,农村金融机构系统建设工作初步完成,前后历时十余载,可谓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各一级分行陆续完成了各自的数据集中工作全行数据处理中心缩减至38个.同年,建行总行决定基于在上海、深圳两分行投产的新一代柜面业务系统,开发全行统一的核心业务处理系统版本DCC-CCBS,并先期在上海和北京建立总行数据中心,开始实施全行数据集中工程.  相似文献   

4.
陈治文 《金融电子化》2008,(6):20-20,22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全省共有14个市州办事处(市级联社),121家县级联社(含合作银行),4000多个营业网点。省联社成立伊始,提出了实施“科技兴社”的重大战略,制定了电子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省农信社2005~2007年的总体目标:建设全省综合性网络系统,实现全省数据大集中,建立应用体系架构明晰、核心业务版本统一、经营数据安全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完备、业务办公高效运行、技术队伍精良稳定的电子化应用和管理体系,最终达到“业务、管理、办公”三网合一。  相似文献   

5.
AIX操作系统下应用系统的维护与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维护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除了要求技术人员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外,还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在各种突发事件中较高的处理能力和工作经验。随着工商银行两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工行核心业务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各一级分行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柜面业务系统、综合前置系统和历史数据查询系统等外围系统的维护工作方面,其中AIX操作系统在工行的使用比较广泛。在应用维护方面,工行使用AIX操作系统的应用主要有:综合前置系统、跨行支付系统、客户对账系统、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国际业务结算系统5个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6.
经过2年多艰难的研究和探索,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数据大集中系统于2009年10月在试点联社(中山联社)成功上线.系统上线应用数月来,以其稳定、高效、便捷的特点完全取代了原有的综合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推进和新核心业务的上线,数据中心作为金融企业网络的核心节点和业务应用的集中处理中心,承载着众多的重要业务系统。而从数据存储中心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再到数据运营服务中心,数据中心的功能内涵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如今,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业务与IT技术的日益融合,绿色数据中心(又称为新一代数据中心)正在得到广泛的提倡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开始,国内各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业务生产系统的集中——将各自省级分行的业务主机上收总行,在全国设立一个或几个数据中心,将全行全部生产数据集中到总行大机中,分行仅保留应用前置机等主机辅助系统或分行的特色业务处理平台。这一举措实施后,银行完成了应用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在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银行相继进行业务数据大集中,系统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并建立数据中心(运行中心)、开发中心,甚至将核心系统建设外包,这些举措符合社会、业务、科技发展的潮流。通过改革系统建设模式,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和科技成果,给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但是同时给软件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生产业务系统的数据大集中工作——将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业务主机收至总行各大中心,分行仅保留大量的应用前置机,运行行内各种辅助业务系统。这一举措实施后,完成了应用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在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作用突出。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数据大集中后管理系统存在不少新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IT事件,无疑是数据大集中。工商银行在2003年完成了全国业务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向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集中,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业务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也正式投产;2004年,完成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灾难备份恢复中心,并于2005年完成第一次全行范围内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工商银行在这几年来中实现了从应用系统的统一到数据的集中,不但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我国银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和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27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数据大集中系统成功试点上线,经过一年多的推广,截至2010年12月,全省已经有52家法人联社顺利加入数据大集中系统.按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统一部署,大集中系统将在2011年完成在全省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电子化》2008,(10):30-30
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大集中是农信系统的趋势,省联社与各地市信用社联系更加紧密。未来更可能将所有业务集中在省联社的大机上,所以广域网中的安全尤其重要。另外各地市农村信用社原先都是独立的个体,联网后解决地址复用的问题也是一大挑战。某省联社选用了Juniper SSG系列防火墙,解决了地市信用社接入省核心网络的一体化安全问题。保障了全省信用社业务的安全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27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数据大集中系统在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成功上线。截至同年12月31日,整个系统运作畅通、稳定,营业网点秩序良好,结算渠道畅顺,月结、年结账目准确。这标志着自2007年1月以来,在广东省政府的领导下,省联社积极推动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科技兴社、科技支农”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建设银行总行开始实施全国数据大集中(DCC)项目。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我行)结合总行的数据大集中项目,对原有的中间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设计和建立了一个以中间业务系统为核心,电话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签约系统为辅的综合业务前置系统,原有的中间业务系统前端  相似文献   

16.
数据大集中是广东农合机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略转折,成功实现了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为主导的数据中心建设。它通过数据的上收,极大地提高了广东农合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促使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全方位改革,大大提升了省联社整体信息科技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王明津 《中国金融》2012,(20):63-64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之初,全省农村信用社尚未进行数据大集中,滞后的科技服务水平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十年来,江苏省联社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成了服务全省的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引入ISO20000服务认证体系,不断提升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运行维护质量。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开发了以电子银行平台、客户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创新产品。2011年10月,以IBM大型主机系统为平台,包括八大应用体系的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省联社信息科技应用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一、实现背景目前各商业银行核心账务数据逐步完成大集中后,理系统主要包括核心账务处理系统和分布在各省市行的外围业务处理系统,后者又包括了中间业务、网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银券通等多种处理系统。于各地业务需求的不一致,加之目前总行集中处理系的重点在于核心账务的处理,因此,与银行中间业务外围服务渠道相关的客户资料及签约关系分散在分各业务系统的前置处理机上。客户资料的分散存放无保证各系统客户资料的一致性,也无法进行数据共。客户为了享受银行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必须多次携本人有效证件到银行网点办理相关业务的签约…  相似文献   

19.
李明富 《金融电子化》2010,(11):32-32,34
日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广东农信”)历经2年时间建设的核心业务系统项目在中山、茂名、揭阳、清远、江门、佛山等地的23家联社成功上线,并计划于2011年上半年在全省推广完毕。“2006年,全国只有山西、广东等地的农联社没有全省综合业务系统。2007年初,我们才启动数据大集中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在完成南北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工程之后,将核心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了数据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主机上。数据中心所辖40家挂接单位,下辖二级分行近400个,营业网点2.5万多个,账户总数接近6亿,数据量急剧增加。工商银行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NOVA)投产后,随着版本的升级和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