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险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2006~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采用两阶段嵌套泰尔指数和面板工具变量模型,探究中国保险业的空间分异与经济绩效。研究发现:①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地区以及高等级城市和大型城市。②中国保险业空间分异主要来自于省域间差异,省域内差异增长迅速;人身保险业务空间差异水平高于财产保险业务。③城市层面,保险业发展显著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财产保险业务的经济增长效应高于人身保险业务;低收入地区保险业的经济绩效更为显著。④保险业通过自我深化、风险转移、损失补偿和金融中介四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直接机制作用大于间接机制,间接机制中金融中介机制的作用更为凸显。本文有助于丰富保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研究,也为城市通过保险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差异,为合理规划保险产业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保险业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估计若干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以检验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文中选用1994年~2007年国内的14组数据来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在控制了教育、贸易出口、财政支出和投资增长率等变量后,财产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身保险深度的影响却不显著。该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与保险和银行的独立影响相比,保险深度和银行贷款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差距来源,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贡献度提高得极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8~2012年我国人身保险业的相关数据,从区域层面出发,对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在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区域性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Solow模型,采用2001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的"保险基准深度比"指标减轻了以往计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进一步地,计量结果显示,寿险和财险基准深度比每产生一个标准差的增长,将分别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财产险和寿险的发展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构建了我国地区人身险和财产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使用1996年~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重点采用动态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地区差异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与人身保险需求相比,财产保险需求近年来的“习惯形成”特征更为显著,收入水平的增长更有利于加快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保险业绝对规模日益扩大,保险公司数量逐渐增多。财产保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财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从2002年的779.51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5330.90亿元。虽然增长迅速,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财产保险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2012年发达市场人均名义保费支出为3677美元,其中寿险密度为2133美元,财产密度为1545美元。但2012年我国人均保费支出仅为178.9美元,其中寿险密度为102.9美元,财险密度为76美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海保险业的知名"品牌",5月28日,由上海保监局指导、上海市保险学会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主办的第五届上海国际保险论坛如约举行。论坛以"迈向新时代的国际保险中心:上海寿险业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保险监管部门、国内外保险机构及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逾200人参与了本次盛会。近年来,上海保险业在市场体系建设、机构集聚、开放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力支持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其中,人身保险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长期期缴保费收入提升,普通寿险业务占比明显提高,健康险等保障型业务增长迅速,中短存续期业务显著下降,转型发展初见成效。面对2018年人身险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的人身保险业进入"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期、保险需求爆发增长期和国家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期"三期叠加时期,上海寿险业如何在转型、改革、创新中求发展?本刊采撷与会演讲嘉宾的发言精华,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青海省着重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1、青海省保险业现状 2009年全年,青海省实现保费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9.08%。增幅排全国首位。但横向比较可发现,青海省在全国仍处于落后水平。保险密度为326.73,保险深度为1.69,在全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青海省保险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低于其他省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业“十二五”规划,将优化保险区域结构,统筹城乡保险市场,促进东、中、西部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列为重要任务。本文从区际间的角度出发,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保险区域划分,分为四大保险区域,以2001年~2011年的保险业基本数据为基础,分别按照保费收入法、保险密度法、保险深度法、保险业绩指数法以及保险基准深度比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区域关系是较为和谐的,而且从长期走势来看,这五种方法分析的结果也趋于一致。在此基础,本文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构建协调度模型,从上述五个角度对保险业区域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测算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单鹏 《中国保险》2007,(7):37-39
农村人身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对于提高保险业整体发展实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和国家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对“三农”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保险业“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保险行业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你或许首先会想到"新国十条"出台、中国险企境外投资开闸、互联网保险首度纳入监管等重大事件,又或者是车险费率改革、"偿二代"、巨灾保险等关系民生的各个领域在监管部门的带领下有序推进,启动在即……的确,随着各项政策和改革扎实有序落实,2014年保险市场实现了强势发展。而从更为直观的数字上看,无论是保费收入、保险业总资产或是财产险、人身险保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保险业具有发展潜力实践表现说明中国保险业具有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国的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参见表1)。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上述三项指标仍逐年有所增长或深化,与此同时,世界层面的上述三项指标却有所减少或降低(参见表1)。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持续、稳健和潜力较大,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中国保险业发展原因可能包括很多非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人身保险市场传统评估指标测算基准的局限性出发,以人身保险需求为测算基准来定义人身保险市场效率,并在充分考虑中国各地区间人身保险需求结构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样本地区的人身保险市场效率。研究发现:(1)中国人身保险存在着异质性的需求结构;(2)从整体上看,中国人身保险市场效率呈螺旋式提高且在省际间有不断收敛的趋势;(3)中国六大区域人身保险的市场效率差距并不大,且市场效率并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4)基于市场效率的人身保险市场地区排名与传统指标(包括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排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商业健康险整体上表现出"替代效应"。但因教育程度、人口密度、老年人口数、城镇化率、医疗环境水平的不同,"替代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理  徐雷  钟坚 《保险研究》2021,(6):28-48
本文选取2000~2018年中国五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分析方法,揭示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敛散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表明,在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五大城市群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表现出"板块化"的空间集聚特征.从Dagum基尼系数来看,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在城市群间、城市群内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间的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Markov链来看,五大城市群保险业发展水平的等级状态之间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流动性,保险密度的流动性多表现为向上等级的转移,保险深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率也较大.考虑空间效应后,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绝对β空间收敛、条件β空间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特征,并且影响各个城市群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主张在明晰城市群保险业发展具有地域分异特征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空间动态关联,提出缩小保险业发展差距、助推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分红险已成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眼中的"香饽饽"。据统计,2012年人身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2%,分红险业务占整个保险业的76.2%。面对这个在保险市场上日益崛起的新秀,人们不禁要问,分红险真的就那么牛吗?它有哪些优势?投保时应注意些什么?在这里有关保险理财专家为你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发展状况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国民对保险的需求剧增,如何提升保险行业的经营效率是保险业发展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建立保险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和产品创新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并简要说明反映市场绩效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探究我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