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变动会对宏观经济的总体和产出的各组成部分产生冲击,本文利用SVAR模型度量了财政政策冲击,并将财政政策的自动效应和相机抉择效应进行区分。随后,分别考察了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和对产出的结构性影响,进一步借助"冲击-反应"函数,模拟出系统中总需求各部分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同时借助方差分解确定财政政策冲击对关键变量的预测误差贡献度。我们发现:其一,在我国,政府支出具有逆周期的特征,政府支出的变动对于熨平经济波动、调节总需求具有明显效果。其二,我国政府支出和税收冲击会同向影响到产出水平,但对价格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其三,政府支出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更为明显;税收政策对出口的影响相对明显。因此,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对内需的作用比较显著,而税收对于外部需求的影响则相对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造含有资产价格泡沫的经济系统,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泡沫的影响和资产价格泡沫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效应显著存在,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对于不同资产类型具有非对称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资产价格泡沫的正向冲击对通货膨胀呈现出倒U型影响,并且不同资产类型对通货膨胀具有非对称性,股票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对产出具有正向效应,但不同资产价格类型对于产出冲击也存在非对称性,股票资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要小于房地产对产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VAR同时施加短期约束与长期约束,以识别价格型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同步冲击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对利率的即刻冲击响应为负,长期冲击响应收敛于零,这解决了乔斯基分解的长期正向效应之谜。股票价格对利率具有即刻正向冲击,且这种冲击不具有长记忆性。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均具有正向滞后响应。实证结果可为基准利率的确定、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过渡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的GDP和CPI数据,应用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估算我国产出缺口,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和模型稳定性评价。实证研究表明,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需求冲击表现为周期性扰动;利用不同时期样本数据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非常相近,SVAR模型稳定性较好;基于SVAR模型估算的我国产出缺口周期转折点与基准经济周期转折点基本保持一致,产出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周期走势。总体看,SVAR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我国产出缺口。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估计及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总需求曲线陡峭而总供给曲线平坦,说明中国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最大,而总供给冲击作用较小。影响中国总需求、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对未来经济波动的预期。今后中国在操作货币政策时应注重规则使用,同时增加政策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形成与政策制定者相同的预期,从而提高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以货币供应量和汇率为代表的货币因素、供给因素以及需求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建立了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并利用1995年第1季度~2013年第2季度的数据来实证分析不同因素对于我国通货膨胀动态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前瞻性预期与通货膨胀惯性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存在,但是前瞻性预期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其次,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率影响具有最重要的作用,而代表需求因素的产出缺口以及代表供给冲击的原油价格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最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其行为对物价水平有着显著影响,而受资产价格影响的企业通货膨胀预期是重要因素之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理分析,对传导渠道进行研究发现:资产价格通过现有物价水平、企业对未来影响物价水平因素以及发生财务危机的预期使企业通货膨胀预期发生更大幅度的同向变化,进而使总需求正向变化,总供给负向变化,从而对物价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因素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起源于总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其实质在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政府对农业价格的长期管制.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因此必然存在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客观要求,从而导致结构型通货膨胀.此轮结构性通货膨胀既是中国长期以来二元经济局面未得以改观的后果,也是产生全面性通货膨胀的隐忧所在.因此,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扩大有效供给,成为应对此轮通货膨胀的必要和有效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短期动态VEC模型,并利用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数据来实证研究金融总供给、金融总需求、融资供给结构、融资需求结构和通胀预期对我国融资成本的短期波动影响及动态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融资成本短期波动更多来源于金融结构和通胀预期变化。在金融结构中,金融总供给中的狭义金融深化比例的变化对融资成本短期波动有负向影响且最显著,金融总需求的变化对融资成本短期波动有正向影响,融资供给结构的变化对融资成本短期波动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融资需求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变化分别对融资成本短期波动有负向、正向、正向影响,但融资需求主体结构影响不显著;在通胀预期中,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变化对融资成本短期波动均有正向影响,且理性预期影响较显著。(2)冲击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表明,狭义金融深化比例、广义金融深化比例、金融总需求、融资供给结构、融资需求期限结构、融资需求功能结构、适应性通胀预期、理性通胀预期的冲击均会在短期内引起融资成本较大波动,而狭义金融深化比例、广义金融深化比例、金融总需求、融资需求期限结构、融资需求功能结构和理性预期的冲击对融资成本方差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潘军昌  杨军  陶钧 《新金融》2016,(5):35-39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4月12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两市股指(股价)的波动性与融资融券余额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股价指数的波动主要受自身历史波动的影响,融资融券对指数波动性有微弱影响。从整体上看,融资余额会影响股价指数波动,而指数波动并不影响融资余额;融券余额不影响指数波动幅度,而指数波动幅度会影响融券余额。融资余额冲击对指数波动具有正向冲击,冲击在第七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弱;融券余额在前三天对指数的波动性产生微弱的负向冲击,随后产生正向冲击,在第八天达到最大,而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呈现基本平衡,甚至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保持价格稳定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但近期出现的肉蛋蔬菜价格的温和上涨会不会引发价格  相似文献   

13.
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过程中,各国均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欧洲和美国均采用超低利率政策,期望通过“以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构建内含传染病(SIR)模型的DSGE模型,刻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渠道,进而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常规货币政策机制下,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引起宏观经济衰退,具体表现为产出、消费和就业减少以及通胀下降,且这一衰退具有较强的持久性。第二,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宏观经济“呆滞性”衰退,即产出、消费和就业表现出永久性减少;同时,这一冲击还引起通胀上升,使宏观经济呈现“低产出(就业)”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特征。总的来看,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危害可能远超过常规货币政策情形,因此,采用超低利率政策并非最佳选择。基于此,我国应继续采用灵活适度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并通过以“新基建”为重要内容的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受中国制度变迁、对外开放度、经济景气度等多因素影响,并因时而异。本文基于国际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理论,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5年的季度数据,建立TVP-VAR模型,分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影响的时变特征与结构性变动,并从汇率和利率两个渠道进行解释。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4年的正向刺激分别得益于逆向调控刺激信贷和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而当前全球经济依然疲弱,资本流出和美国进口需求下降的负面效应凸显,冲击表现为负。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和对美联储加息进行的预判给出中国对冲其负面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钟春平 《银行家》2021,(3):48-52
问题的起源——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应对突发的外部冲击当前,全球经济都面临突发的疫情冲击,这种冲击远比一般的技术冲击或者石油冲击更具有负面影响,甚至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如这种疫情冲击,它对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都带来了显著影响。首先影响的是总供给,直接减少了厂商的生产,特别是劳动力投入,这种对劳动力的影响一般的外部冲击都很少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SVAR模型分析2005年第1季度—2016年第1季度我国京津冀三地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是力度比较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三地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总需求与总供给构成了社会总供求。相对于总供给而言,总需求的运行状况更易于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因为对于短期而言,总供给经常是一个很难进行政策操作的既定的量,通过政策手段刺激总供给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一般不大;相反,运用适当的政策手段调节总需求的运行,对宏观经济产生一个适度的拉动力,从而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速度与规模的效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SVAR模型分析2005年第1季度—2016年第1季度我国京津冀三地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是力度比较小。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三地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与国际经济形成一种紧密的关系,从而使货币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应,运用一个简化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验证了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不同的影响效果;其影响程度依赖于经济开放度,经济开放度越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而对物价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Recursive VECM)模型,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因素及中国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结果发现,总需求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呈增大趋势,但是作用不如发达国家显著,而且其影响机制主要是总需求而非流动性。金融危机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总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时期比危机前更显著,而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危机前比危机中更显著。为减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主导权,同时密切关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