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对建立超主权货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它在某些方面依附于某个国家或某些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这种依附性决定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必然要受到这些国家或国际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影响或干预。而新一轮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以及美国滥发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美元,使得全球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中国提出建立超主权货币的主张恰逢其时,但分析发现,超主权货币的建立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存在很大的利益冲突,同时指出中国当前最应该努力实现的是促使人民币国际化,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控制外源性通胀应发挥黄金储备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及其规模调整,对该国基础货币及国内流动性的伸缩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构成比例并不合理,静态的黄金储备余额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应对国际收支失衡引致的国内货币失衡即通货膨胀问题。缓解经济外部失衡产生的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稳定人民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需要构建我国黄金储备的比例管理制度,发挥黄金储备动态管理的货币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特里芬难题”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美国依然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世界都在为美国的国内危机买单,失衡的全球货币体系难以再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信用和地位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从而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特里芬悖论的原意出发提出新特里芬悖论概念,通过协整检验和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建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与货币供应量、国际资本收支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原理分析变量短期波动给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本文分析表明,新特里芬悖论产生的问题对实际经济活动影响有限,当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增长可持续时,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根本性矛盾,新特里芬悖论并不能作为美元贬值政策的理论依据,这也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政策有长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经济的失衡,一方面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现象凸现,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等现象。这一切都是和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分不开的,特别与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而美国又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我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应该本着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出路之一。遵循这一原则和方向,我国应采取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稳步提高基准利率、多渠道管理流动性、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等组合措施,以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失衡的内外经济。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不断加剧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追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是美元泛滥导致的美国投资一储蓄缺口不断放大,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他国家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泛滥,加上各种金融创新推波助浪,全球流动性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特里芬悖论"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国际货币体系的市场化时代也就到来了.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既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书写了一段让世界他国既恨又爱极为矛盾的国际货币历史.  相似文献   

11.
王艳  张鹏 《投资研究》2012,(2):155-160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将流动性划分为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三个层次,总结了相应的可操作的度量方法,并通过中国数据进行了度量,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货币流动性是市场流动性的基础,以及市场流动性高时资产价格一般也较高的观点。基于货币流动性的基础性地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发现超额货币流动性不仅影响股票的名义回报,还影响股票的真实回报;货币流动性在长期内受到股票真实回报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相对微小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market value of the liquidity services that financial assets provide, known as the liquidity premium. The theory predicts that money supply and nominal interest rat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iquidity premium, but asset supply has a negative effec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U.S. data confirms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theory also proposes that the liquidity properties of assets can cause negative nominal yields when the money holding cost is low and liquid assets are scarce. The suggestive empirical findings in Switzerland to support this theoretical result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We find evidence of a systematic link between monetary conditions and inter-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price of liquidity. Specifically, following an expansive monetary policy shift, funding conditions improve and market-wide liquidity increases, which is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illiquid securities. The improved liquidity and funding conditions reduce the returns required for holding illiquid securities. Consequently, illiquid stocks experience relatively large price increases when monetary conditions become expansive, and thus, the measured return spread between illiquid and liquid stocks expands substantially. Overall, our evidence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the price of asset liquidity is dependent on monetary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在刚性需求条件下,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存在着可观的经济租金,而过量流动性为金融资本竞相追逐经济租金提供了货币基础,这是此轮物价结构性上涨的根源所在。若相关商品供求弹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物价结构性上涨在中长期内将是一种常态,此时单纯的回收流动性等总量调控措施只具有短期性的效果。今后,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应当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只有通过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结构性通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的截面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经济学热点话题但缺乏学术性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更是少有涉及。本文选取全球6大经济体的经济变量实际产出、价格、名义利率、实际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全球流动性,采用截面模型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不同经济体的广义货币供应在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特征和时期特征,货币因素仍然是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庄毓敏  张祎 《金融研究》2021,497(11):1-21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A segmented markets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is constructed, in which a novel feature is goods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nventional asset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for the response of prices, interest rates, consumption, labor supply, and output to monetary policy are determined. As well,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is studied, as are the costs of inflation. The model features persistent nonneutralities of money, relative price effects of increases in the money supply, persistent liquidity effects, and a negative Fisher effect from a money supply increase. A Friedman rule is in general suboptimal.  相似文献   

20.
Historically, attempts to solve the liquidity puzzle focus on narrowly defined monetary aggregates, such as non-borrowed reserves, the monetary base, or M1. Many of these efforts fail to find a short-term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est rates and monetary policy innovations. More recent research uses sophisticated macroeconomic and econometric modeling.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role measurement error plays in the liquidity puzzle, since in nearly every case, work investigating the liquidity puzzle has used one of the official monetary aggregate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exhibit significant measurement error.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role that measurement error plays in the liquidity puzzle by (i)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explaining how the official simple-sum methodology can lead to a liquidity puzzle, and (ii) testing for the liquidity effect by estimating an unrestricted V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