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15,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罗煜  张祎  朱文宇 《金融研究》2020,484(10):19-37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视角出发,探究银行微观主体行为如何影响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我们借鉴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设计理念,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纳入传统理论模型,刻画出两种流动性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率的潜在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50家商业银行2012年第1季度—2018年第2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银行为提升长期流动性水平而进行的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能够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但是,部分净稳定资金比例较低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调整非信贷资产结构的行为则有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在执行既有流动性监管措施的同时,关注与引导银行资产结构调整方式,对增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行商业银行考核机制出发,运用"公有地悲剧"模型对银行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指出银行的行为选择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与货币政策目标实现。本文提出要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对商业银行考核机制的监督管理,加强金融监管与创新,堵塞商业银行规避管理的漏洞等措施,减少银行的"集体非理性"行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现实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利用2008年至2017年间19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银行净稳定资金率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探究了其影响机理和传导渠道。研究表明:扩张型货币政策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但不具备异质性;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具有异质性;在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中,银行信贷行为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因此,央行可基于货币政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差异进行相机抉择;商业银行则要加强信贷规模和质量的管理,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弱化信贷渠道作用来降低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0月,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版流动性规则"),标志着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流动性监管规则的中国版本推出。新版流动性监管规则中多处涉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而在货币政策操作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将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动向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影响,以期找到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以信贷传导渠道为主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最终效果。本文以2007以来特别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四种典型信贷行为变化及表现为切入点,研究了微观层面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对其信贷行为表现与宏观调控意图不相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使用条件在险价值(ΔCoVaR)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geRank算法测度每家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权重,并研究资本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对传染风险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第二,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在同一监管框架下发挥了降低传染风险的作用;第三,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覆盖率、杠杆率与流动性覆盖率的运用表现出较差的协同效应.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开发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金磊 《时代金融》2008,(12):40-42
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资产行为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能有助于解决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成因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两年,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金融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入手,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和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两个方面阐述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熊劼 《征信》2016,(5):14-17
分析资本监管对银行行为的影响途径及其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揭示风险识别与定价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拓展风险承担渠道的概念后,发现流动性与风险承担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并且会相互加强.  相似文献   

14.
周擎 《上海金融》2006,(12):29-31,15
文章以今年来商业银行行为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为例,指出当前信贷传导途径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三个“非同步性”: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外部环境变化对提高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的现实要求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所依赖的环境建设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在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自主权增强的背景下,有必要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传导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最优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在符合或不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这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其存款定价的传导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的传导效应有直接效应和博弈效应两方面。当商业银行不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时,直接效应要小于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的情况,但博弈效应要大于符合贷存比监管要求的情况。结合贷存比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宜继续保留贷存比监管,但应当对贷存比指标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并根据经济形势构建逆周期的贷存比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中介,其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行为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的一般信贷行为机制入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环境、目标、动机、表现和结果进行了透析,据此,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机制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中介,其经营行为特别是信贷行为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本文从分析商业银行的一般信贷行为机制入手,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环境、目标、动机、表现和结果进行了透析,据此,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缓冲区,弱化了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延长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建议对现行利率机制做出一些调整,以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及盈利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使投资者产生对未来融资成本的理性预期,并促进货币市场流动性和传导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对金融、实体经济及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放大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遭受的流动性冲击,另一方面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导致大量中央银行救援资金滞留银行内部。中央银行应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所造成的资金转移效应、冲击放大效应,做好流动性管理以及把握好流动性救援时机。  相似文献   

20.
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对金融、实体经济及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放大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遭受的流动性冲击,另一方面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导致大量中央银行救援资金滞留银行内部。中央银行应重视银行流动性囤积行为所造成的资金转移效应、冲击放大效应,做好流动性管理以及把握好流动性救援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