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历史上的五次失衡和当今社会失衡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失衡的一般规律,发现当今社会失衡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更深层次的去探究美国主导这次经济失衡的原因与目的,同时提醒中国做好一切准备和措施,来应对美国的阴谋,防止中国走上俄罗斯、日本经济衰退的老路。  相似文献   

2.
管涛 《中国外汇》2018,(20):14-17
相较于中国,第一批关税措施对美国贸易差额和美国对华出口的影响更大,而美国国内需求旺盛则是中美贸易失衡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两国贸易形成了大量的差额.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给两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日益引起两国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大做文章,意图让中国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代价,并以此不断向中国施压.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原因,指出美国对于失衡原因及汇率原因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了国际分工、贸易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储蓄率差异和美国出口管制等实际因素.此外,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婧媛 《中国外资》2011,(16):18-19
随着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两国贸易形成了大量的差额。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给两国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日益引起两国的高度重视。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就双边贸易平衡问题大做文章,意图让中国承担全球经济失衡的代价,并以此不断向中国施压。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原因,指出美国对于失衡原因及汇率原因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了国际分工、贸易转移、外商直接投资、储蓄率差异和美国出口管制等实际因素。此外,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疆 《金卡工程》2010,14(7):293-293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首次单方面宣布美国对中国出现贸易逆差.此后至今中美进出口贸易失衡问题屡次被推至学术界的视野中,中美贸易失衡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本文仅对中美贸易出现逆差并持续扩大原因进行简要初步分析,并对此问题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严重失衡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各种摩擦的一个主要根源,也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大焦点.从中美贸易失衡原因的系统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外商对华FDI、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现阶段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以及中美消费投资结构差异等因素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应从扩大内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协调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发展等方面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9.
2007年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80年代美日巨额贸易逆差时,全球经济失衡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当前,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全球经济失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美国削减财政赤字、贸易伙伴内需增长、美国个人消费减少三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方略,继而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比如消除经济外部平衡、促进经济内部平衡、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走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中国政府目前的决策丝毫无误,也并不能完全解决当今全球贸易,经济的失衡问题。全球经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是美国多年经济政策的结果。由此评价美联储格林斯潘十八年的政策和遗产,对世界而言,是福还是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美经济失衡的发生是美国长期坚持美元霸权战略和经济过度虚拟化的结果.布雷顿体系解体后美国不断扩大美元的发行,造成对外贸易逆差;同时,大力推进经济虚拟化进程,造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失衡,形成美元回流机制,再加上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滞后,最终形成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对此,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资本项目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长期持续的。由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对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结构及流向的不合理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主动地调整目前失衡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常账户的失衡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失衡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我国的产能过剩、美国贸易赤字和FDI;从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处于承接转移的地位的角度来阐述外部失衡的性质指出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增加对外顺差。。  相似文献   

15.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司司长、著名经济学家克莱门斯·布恩坎普3月24日表示,美国不应把其巨额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而且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他说,美国如果真的要担心,就应该担心全球贸易失衡问题,而不是美中双边贸易失衡。美国的贸易失衡显然是一个宏观经济现象,是全球贸易失衡的一部分,通过贸易保护主义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布恩坎普说,几乎所有的世贸组织成员都对美国的“双赤字”现象表示关注,并担心巨额贸易逆差会助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美贸易逆差责任不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管维 《中国外资》2010,(12):8-10
近年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逆差的快速增长。美国国内对自身贸易逆差的形成存在一系列误解和曲解,认为贸易逆差缘于美元汇率的高估。因此,贸易逆差一度成为美国逼迫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贸易赤字及美元汇率变动的整体走势,同时选择美国与中国、日本及欧元区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研究美国贸易赤字与美元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美国贸易赤字与美元汇率变动无关。  相似文献   

17.
以“逆差 顺差”为特点的美国国际收支结构是很难长期持续的,美国经常项目很可能会经历趋向平衡的调整过程。由于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对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市场的行政分割、金融资源结构及流向的不合理是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应该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积极主动地调整目前失衡的国际收支结构以应对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调整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宏成 《新金融》2008,(3):16-19
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与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盈余构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表面特征.美中两国各自经济结构的差异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内在动因.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级化,有利于美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是美国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的结果,是美国经济强大的表现.美国世界领先的竞争力为经济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性的视角考察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礼卿 《中国金融》2007,(12):32-33
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近年来,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相关文献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2005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巴利.艾钦格林(Barry Eichengreen)做过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他认为,对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失衡、投资区位失衡、投资主体失衡及投资领域失衡的四维失衡现象,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是中国对外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审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从而不断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