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公共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服务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文结合鸡泽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通过实证分析,审视我国现阶段财政税政策及制度的缺失,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本文在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我国七个省份1996年~2015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论证了财政支出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表明在我国通过推进财政支出均等化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张帆 《财政监督》2011,(19):50-52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致力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提出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4.
要素聚集程度对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无差异化,而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则是指获取公共服务产出的能力,它是由投入和其他影响投入的因素共同决定,本文便是从提供成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支点。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央财政有2500多亿元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财政对涉及民生的支出,数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操作范围和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在分析三种均等化标准优劣的基础上,提出均等化标准应该是逐步达到各个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差距量控制在不高于或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0%的范围之内。本文建议对于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实行不同的差距控制量标准,不采取"一刀切"的标准。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完全实现均等化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渐进性历史过程。为此,可以从一些局部的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始,分为两大层次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项目进行优先排序,逐步以"蚕食性"的方式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十八大明确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在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均衡发展,其目标是人人能够享有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重要标志是医疗卫生财政保障能力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职责分工、财政经费投入支出规模、城乡和区域间财政经费投入大体平衡。公共财政为医疗卫生均等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公共财政的视角下研究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尺度之一。实证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区际公共服务差异程度有所减小,表明财政投入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日益深远,引发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具体到公共服务方面,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需求量大、变化快、个性化要求高等新特点。这既对我国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契机。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一是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决策不能充分反映公众需求和偏好。我国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是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