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元所得税是与综合所得税、单一税并列的一种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模式,其特征为双元税基、双元税率和限制优惠。双元所得税的优点是兼顾了税收收入和国际竞争力、兼顾了效率和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避免了对资本的重复课税、降低了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对资本所得的过度课税、简化了税制。双元所得税契合了北欧各国社会经济状况对税制的要求,因此,成为北欧国家个人所得税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有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与分类综合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零概念。二元所得税与单一税分别是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的具体形式。个人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的收入能力、负担分配、经济效应与执行条件存在差异。中国现阶段的税收公平观念、收入分配状况与税收执行条件要求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其基本框架是:对中低收入者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中高收入者,根据应税所得的性质,按照差别比例税率,采用源泉扣缴办法征税;对高收入者,由纳税人自行汇总应税所得,按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目前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课税征管模式、扣除项目及税率等内容,提出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混合课税模式,分类与综合实践并重,实现公平税负为主线,提高纳税人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税收,实现收入分配平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法也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以前收入来源单一、收入低等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目前对个人所得税的不同税源进行了管理,采取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这种课税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课税的效率,而且要严格执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税法为原则。本文主要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指向及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上具有其他税种无法相比的优势。在我国,其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却未充分发挥,甚至在一些年份出现逆调节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逆调节效应的原因,认为: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都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作用产生影响。但通过对这三者的分析,认为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调整才是强化个税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际经验 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税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征此税。在美国,个人所得税已成为联邦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由于个人所得税不但具有聚集财政收入的功能,而且具有调控收入分配、调节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各国政府均十分重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并结合各自的不同国情,选择了适用的课税模式。本文简要介绍和分析国际上个人所得税主要的课税模式,兼谈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苏彦 《海南金融》2006,(10):51-54
个人所得税主要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中英个人所得税两大功能在发挥状况上的差异与两国个人所得税制构成要素的差异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两国个人所得税制的课税对象、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税率等主要构成要素进行比较,指出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不足,并从课税范围、费用扣除制度、课税模式、纳税人与税率方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融合了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的优点,既有利于及时监控税源,又符合量能课税的原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个人所得税税负横向不公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本文介绍了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的主要内容、征管制度和征管保障体系,并结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提出了推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岳树民  卢艺 《中国税务》2010,(11):18-20
个人所得税以课税模式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是综合所得税制,以美国为代表;二是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如日本、瑞典等国;三是分类所得税制,目前我国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模式即是分类所得税制。本文借鉴美国、日本、瑞典这些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经验,以对改革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有效性进行微观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九级累进税率、七级累进税率和综合个人所得税的假设条件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综合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最为显著。基于微观模拟结果,本文建议在我国实施综合所得税制度,工薪收入的费用扣除标准应考虑居民家庭负担情况,并实现个人所得税制要素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方程组,运用迭代式3SLS对2000-2011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由于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间是非线性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取决于再分配效率,而再分配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结构、合理提高个人所得税份额和协调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改善共同发展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二元所得税作为一种对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分离课税的个人所得税新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尝试。围绕二元所得税,理论界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对资本所得征税的效率性、公平性、管理性和普及性等方面。对我国而言,既要反思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的差异,明确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向,又要采取渐进主义的改革策略,设计二元所得税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在条件成熟时予以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现行个人所得税课税制度没能关注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一是工资薪金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减除费用没有把房租和购房还贷压力考虑进去;二是住房租赁、转让收益所得税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商品住房价格机制。为缓解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租房和购房压力,建议个人所得税改革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将规定面积内的房租和居民首套房按揭贷款还贷支出纳入工资性所得和经营性所得税前专项扣除项目;二是根据收益率水平对房产收益按照超率累进税率课税,并采用免征额制,以有效调控投资性房产收益、平抑房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日益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分类所得税、费用扣除不合理、税率复杂导致的税负不公,征管方法有漏洞等.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所特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体制,本文提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税收与指数挂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术峰 《中国外资》2009,(22):169-169,17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日益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分类所得税、费用扣除不合理、税率复杂导致的税负不公,征管方法有漏洞等。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所特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体制,本文提出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税收与指数挂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平正义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目标追求,构建公平型个人所得税是政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正义的主要途径之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可通过课税模式以及税基、宽免额、税率结构等税制要素的重新设计,构建公平型个人所得税制。  相似文献   

17.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改的其中一项.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施行的个人所得税为分类所得税,政府和学界正在讨论个人所得税转为其他类型所得税的可能性.恰好我国台湾地区施行的是综合所得税,通过对比两岸个人所得税的差异可为大陆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另外,每年跨越两地的人流非常庞大,其中不少商务人士在两地都取得收入.但是,两岸个人所得税税制不同,致使他们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产生困惑.对两岸个人所得税进行比较,可为两岸交流人员提供有益的信息.文章对大陆与台湾个人所得税在税制模式、具体征管方式、基本功能实现和对经济影响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针对中国大陆的税制改革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策动向     
《金融博览》2011,(20):5-5
两部委: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免征所得税 9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日渐突出,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人们对公平的呼唤日益高涨。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其改革目标应由国情的客观要求与政府的政策目标决定。因此,公平是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俞杰 《税务研究》2015,(2):95-99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还是以家庭为课税单位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争论焦点。课税单位的选择将对税收公平、婚姻中性、劳动供给等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课税单位的主要理由与现实障碍,对课税单位与课征模式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并从现实国情出发,设计相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