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管新规有效防范化解了影子银行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与资产负债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数据,基于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信贷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相较低风险行业,资管新规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投放,即起到风险防范作用;第二,资管新规抑制了理财产品的发放,导致银行融资渠道收缩,进而引起整体信贷收缩;第三,为承接理财资金,银行加剧了存款竞争,存款利率因此抬升,并传导至贷款利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2-2022年中国102家银行的微观数据,考察《资管新规》能否有效治理银行理财业务中的监管套利行为,以及该政策通过治理监管套利行为从而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能够有效抑制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逃避资本监管与存款利率管制约束的监管套利行为;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是通过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运作以及严格非标资产投资来治理监管套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通过治理银行理财业务中的监管套利行为从而能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的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资管新规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对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越大的银行在资管新规实施后其系统性风险降低越显著;异质性检验显示,国有控制、高存贷比的银行受资管新规政策影响更大,系统性风险下降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的路径可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正规金融发展不足,但也可能放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悖于宏观审慎原则。本文以《资管新规》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影子银行监管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投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支持了“影子银行风险观”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创新密集度和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影子银行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不仅证实《资管新规》政策监管有效,还揭开了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在微观企业创新层面的价值,为国家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目标、引导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摘要: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商业银行类型而言,资管新规产生的政策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对商业银行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业务得监管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要求。新规明 确指出: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业务规模近30万亿,其一举一动对整个资 管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监管政策发展、成熟资管市场的经验、人口老龄化加速趋 势三个角度阐述了银行在当前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背景条件,并分析了未来银行资管子公司发 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琳  廉永辉  方意 《金融研究》2022,503(5):95-113
本文基于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32家上市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冲击”和“传染”两个维度考察了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连续性程度的提高通过降低银行个体风险和减弱银行个体与系统的关联性进而显著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连续性降低了银行被动风险承担水平而非主动风险承担意愿,减弱了银行间接关联程度而非直接关联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时期,政策连续性对系统性风险的降低效应更大,并且本身破产风险越高、信息透明度越低的银行,其系统性风险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越大。区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发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与资本项目政策的连续性上升均能显著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货币政策连续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进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的地方法人银行,由于在资金实力、系统建设、投研能力、客户培育等方面较全国性银行相对不足,资管新规出台一年来其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情况如何是本文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地方法人银行为例,重点分析资管新政实施以来地方法人银行在流动性、投资配置、净值化转型、风控管理的发展状况,并对如何落实好资管新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监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业界称之为新巴塞尔协议。随着我国进入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时代,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下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对策,研究了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产生的经济效应。同时给出了相关建议,监管资本无需与经济资本保持同步;增强监管资本的灵活性,促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型;正确识别风险类型,降低系统性风险;鼓励开展符合政策需要的套利行为,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同时,理财业务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张家口市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在新规实施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应予以关注,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有一年多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31%,为近两年最低值。银行理财收益率缘何会创新低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接连出台,2018年又被业内称为"资管元年"。有业内专家表示,资管业务转型对银行相关业  相似文献   

15.
资管新规的延期有利于处置存量资产,有助于减轻银行表内压力,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爆发概率,有利于平滑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助于实体经济应对疫情冲击。但是资管新规延期后,仍然面临着存量资产处置难、新产品发行接受度不高、机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避免资管新规一延再延,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监管部门应提出退出路径、加强预期管理、明确奖惩措施、统一监管规则,并实行宽严相济、灵活有度的政策,保证资产管理行业转型真正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16.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促进金融稳定,实现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动态DCC-GARCH模拟方法计算SRISK衡量的银行系统性风险,以2002年第三季度—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双支柱"调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总体上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银行性质、房地产周期以及经济波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情景下,各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抑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存在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实施的MPA评估体系总体上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健全以及调控方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资产不透明的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批发性融资进行监管套利不利于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在经典银行道德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关联性,从资产透明度和监管套利的视角分析银行系统性风险累积的内在机理。而后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资产透明度指标和系统性风险指标(SRISKMES),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1)资产不透明、监管套利会提高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监管套利弱化了资产透明度和资本监管机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资产透明度与资本监管机制在约束系统性风险承担中的协调作用不明显。(3)以大银行为主的债权银行受监管套利的影响相较于受资产透明度的影响更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监管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作为我国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资管”)业务的纲领性文件,将对资管行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资管行业规模最大、地位最核心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此论证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文中以广西城商行为例分析资管新规的短期影响,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数据样本,研究分析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具有长期的正面影响;风险水平越低的商业银行受资管新规的正面影响越大。最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以及结合本次资管新规精神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资管行业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资管新规确立的主动化、净值化的监管导向下,“大资管”新格局呈现出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业务模式回归本源、交叉金融领域风险持续收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等特点。迈入全面制直化时代,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质;深化客户细分;强化渠道建设;深化资管行业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一个格兰杰因果尾部风险网络,从整体网络关联性视角考察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空间结构及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一是从总体看,2008年以来,金融体系风险溢出效应波动上升,资管新规的实施使溢出效应由升转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溢出效应短暂上升,但目前已回落至低位;二是从风险的空间结构看,房地产部门较高的风险出度和入度引发了风险加速机制,使其成为重要的风险源和承担者;三是从风险的时变特征看,保险、证券等业务创新多的部门风险来源的角色在强化,银行向信托、证券业的风险溢出近年来有所上升.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当前应当进一步完善资管新规,加大对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密切关注房地产部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