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 言 对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效应是完美对称的.1941年Hansen的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效应具有不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经济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发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30年代凯恩斯《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诞生。50—60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目标制:前景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我们所经历的通货膨胀及过去20年里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都使得中央银行家和学术界进一步意识到货币政策操作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批评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完全独立,或者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推动经济在其自然水平上的进一步增长。对这些目标的认识也伴随着对通货膨胀代价和低通货膨胀环境对经济长期发展及资源有效分配的必要性的体会而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实践表明货币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其传导效率。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股市对消费、投资及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即股市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高。这应归因于股市规模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等。因此,提高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应着重发展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小梅 《南方金融》2004,(11):62-65
本文将以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转变为主线,将美国货币政策分为四个时期,即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时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时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过渡)时期及1994年到现在的中性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是与其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相关。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各时期货币当局所采用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工具和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传导渠道的相应改变。本文对美国货币政策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理论、中介目标、操作工具及政策效果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近年来的中国,都曾出现过一种使得货币当局左右为难的经济现象,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协调。针对这一经济现象,本文重点研究货币政策如何调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元在20世纪最后30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升值,而只有后两次伴随着出口下降和GDP增速大幅降低。文章指出,“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的衰退,其主要原因不在日元升值,而在于不适当的货币政策。现阶段,我国经济与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在发展阶段、增长模式、资产价格及外部环境等方面部存在相似性,因此,日元升值的历史以及当时货币政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昊 《甘肃金融》2012,(8):45-48
国内外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由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提出了信贷传导渠道新观点。但是,国外学者对于信贷渠道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于信贷渠道存在性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及效应大小。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货币政策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20世纪G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本央行多次下调短期名义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直到1999年2月,日本短期名义利率下降为零。当名义利率为零而经济却处于萧条时,由于名义利率不能为负,此时中央银行无法再利用名义利率下调刺激经济。为此,以短期名义利率为执行手段的传统货币政策失去操作空间,货币当局只得寻求其他的货币政策手段,非传统货币政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受零利率下限的约束,许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手段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多地采用非传统货币政策。本文研究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内涵、执行手段和退出机制。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效应也许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然而美国经济界人士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却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所谓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性效应是指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所起到的作用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有效地调整经济的冷热,经济对货币政策所作出的反应是呈非均衡状态的。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比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更为显效。具体地说,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效应比之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效应表现得更为灵验。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作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作用更为突出,几乎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代名词。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也在经济宏观调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在当前"稳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美国宣布继续执行2012年9月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与20世纪80年代签署“广场协议”时的日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时间的停滞,付出了惨痛代价。本文回顾了协议签订前日美经济格局对比的背景,分析了“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避免重走日本老路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我国国际收支仍呈"双顺差",但顺差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大量"热钱"涌入,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影响。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联系,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当局通过改变一定的经济参数,以达到影响实体经济活动的目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货币政策如何借助于货币冲击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及其实施影响所依赖的路径,它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国中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VECM模型,基于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经济运行中要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幕于向量自同归模型(W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币升值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他们在本币升值时货币政策的得失,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参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扩张与崩溃,日本的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罕见的起伏.考察日本泡沫经济出现与崩溃的货币政策管理,发现在出现资产价格大幅偏离的情形下,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是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目标,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要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这些经验教训可以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高速增长下的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名义GDP增长率、CPI、财政支出增长率、M2增长率这四个变量构成的VAR模型,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非中性以及财政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一个四自变量两层级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以2004年1月~2012年9月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针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较为敏感,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敏感性更强;财政政策对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