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臻 《海南金融》2013,(11):8-11,16
本文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大股东的认购比例和认购方式等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进行隐性增持,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为将来的“掏空”行为创造了条件;定向增发普遍具有低价发行的偏好;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大股东参与认购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以资产认购时的折价率显著高于现金认购;大股东的低价增发和隐性增持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定向增发对象对发行定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发行对象将实行定向增发的公司分为三组:完全向大股东的发行、向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发行和完全向机构投资者的发行.通过对比三组之间的发行相对价格,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显著提高了发行价格.而完全向大股东进行定向增发的发行相对价格最低,这可能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向增发作为资本市场权益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日益受到监管层、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研究了定向增发折价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问的信息不对称是定向增发折价的重要决定因素。我们发现,当大股东购买定向增发股票的比例与其在增发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比例差额越大时,增发折价也越高,并且增发价格相对于基准价格的溢价越低。这一结果表明,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实现了以较低的对价稀释中小股东权益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后者的利益。此外,与国外的研究一致,定向增发的折价还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成正比,即当不对称的程度越高时,增发的折价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热衷于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过低吸高抛圈钱套利,大肆侵占小股东利益。这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的普遍现象。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进行套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而发行价格又建立在由定价基准日决定的发行最低限价基础之上。本文从分析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的选择对发行价格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对其关系进行研究,认为大股东倾向于选择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变相压低发行价格,把定向增发作为利益输送或套利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应提倡将发行日的首日作为定价基准日。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东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爽  徐斯旸  姚俊 《南方金融》2017,(11):43-58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手段。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尚不完善以及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的情况下,规模日益扩大的定向增发融资给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操作空间,这不利于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以我国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前后的股票价格、财务绩效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测算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效应、长期股价效应、长期业绩效应,以此评估定向增发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对短期股价有提升作用且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现象,对长期股价虽有正向推动作用,但定向增发后样本公司业绩并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定向增发过程中如果有关联股东参与,其股价上涨而业绩无实质性改善的现象更为突出。为防范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一方面需要完善定向增发融资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定向增发事项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小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中小投资者理性认识定向增发、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减少盲目跟随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2011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及其价值影响,以探求定向增发是否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进行财富转移的一种工具。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是影响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折价水平和大股东认购比例共同决定了大股东是否从上市公司转移财富及其转移财富的多寡。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问题是公司不同主体利益分配和剩余索取权安排的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股权集中的程度决定了公司代理问题的基本性质,即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存在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还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学者们对此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学术界在用何种指标来衡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上,也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出发,构建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越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越小、分布越均衡,越利于投资者保护;同时,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不宜过大,两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相对于股权集中,公司股权的制衡是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与公司长期绩效的关系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行研究。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及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在短期内能够显著上升,但是长期绩效会逐渐变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的行为会使长期绩效进一步恶化;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公司长期绩效越差。定向增发后派发现金股利行为已成为大股东向其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有损公司长期绩效,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发行对象、市场行情与定向增发折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静  徐斌 《中国会计评论》2009,7(4):419-438
定向增发股票的发行折扣的影响因素已经引起国内外财务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取得了很多对现实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各国证券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独特的制度文化环境使得具有普适性的解释理论的可能性力大为减弱。本文研究了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认购股票的价格折扣之间的关系,在对中国证券市场各种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排除“同股不同价”样本后大股东的发行折扣与机构投资者发行折扣不存在显著差别这一与现有理论相左的假说;在分析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牛”市定向增发折扣大于“熊”市定向增发折扣的假说;系统实证研究了定向增发折扣、市场行情以及发行对象之间的关系。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不同发行对象发行折扣存在差异的原因来自于“同次发行不同价格”的定向机制,2006年-2007年的牛市行情所引起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的乐观情绪是我国定向增发高折扣的主要根源之一,而核准制下的我国定向增发存在发行周期长是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深层制度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政策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定向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按照定向增发公司发行对象分组,分析了各组公司在发行前后共计11个季度的盈余管理情况。发现公司只对大股东发行股份时,发行前没有操纵利润,但发行后存在较强盈余管理;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时,企业在发行前后都进行了盈余管理,发行后盈余管理的程度有所降低。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程度越大,企业在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持续性和程度都越大。盈余管理的动机可能是为了保证企业承诺业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定向增发是指中国的上市公司向一些条件符合的投资者实施的发行股份的行为,方式为非公开。定向增发投资以其高收益、低风险,使得众多投资者对其倍加关注。有两个必要的条件是定向增发应该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针对于发行对象,其总数不允许超过10人,第二是针对于发行的价格,应不低于某日股票平均价格的90%,某日为指定日期之前20个交易日公司,指定日期为"定价基准日"。发行的股份在1年内不能转让(如果是大股东认购,则在3年内不能转让)。因为定向增发的融资方式对上市股份公司的业绩及盈亏情况没有太大的限制,整个发行的成本相比较其他方式而言也不高,操作方式也相对简便、容易获得监管层批准等优点,故很多公司愿意用定向增发的方式来扩大投投资,实现股东利益。从历史上的增发方案来看,定向增发能给投资者带来或多或少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主要途径包括:虚假招股说明书、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定向增发以及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还降低了控股股东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所享有的收益份额。通过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以股抵债"等金融创新,可以纠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侵犯股东权益的案例频频发生,尤其是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以重庆百货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为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匹配问题。我们发现:虽然重庆百货大股东实行定向增发以后,全额拥有重庆新世纪百货的股份,但并没有带来合并后的资源整合优势,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中小股的股份额,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6.
李平  李刚 《武汉金融》2015,(3):31-34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首选方式,部分投资者甚至将定向增发后的财务表现过分"神话",认为其本质上具有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入探讨这种追捧行为是否理性。一方面,本文简要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定向增发对经营绩效、对股东财富与业绩表现、股价表现与资金配置、对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协同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开展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短期内的经营绩效并无显著变化,但对于有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其绩效改善程度强于没有大股东参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股票定价是定向增发的核心,对中小投资者权益影响较大。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着上市公司大股东锁定较低发行价格的自利行为以及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推动股票价格的大幅涨跌,使其权益遭受损失的现象。如何保护投资者权益?本文基于投资者关注这一视角,分别围绕投资者关注的分类与度量、投资者关注与资产定价、定向增发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与权益保护、定向增发折价问题成因与权益保护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针对现有不足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3年至2015年间公告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与关联股东认购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关系。研究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研发支出的强度越大,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越高;定向增发新股公司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越大,关联股东认购的比例越高;并且当定向增发新股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时,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研发支出的强度、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与关联股东认购本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例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这一研究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仍然存在缺陷,并揭示了关联股东利用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达到低价认购本公司发行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认购后变成控股股东或拥有实际控制权的36个月内)不得转让。定向增发是近两年资本市场比较火热的概念,但大众多定向增发还缺少深刻的认识,本文在结合2016年定向增发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进一步透彻分析定向增发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