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朝志 《财政监督》2011,(27):57-58
近年来,在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与风险管控直接关联。因此,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会计功能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一、银行业"小金库"引发的主要风险及危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历程和现状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初期,在把党的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时候,加快经济发展是人心所向,而资金供应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都在寻找资金,于是成立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成了必然的选择。各地区、各部门要求设立金融机构的呼声很高,监管部门压力很大,在各级政府直接干预和金融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双重压力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而当时金融监管刚刚起步,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权力不到位,监管目标与监管手段不匹配,只批准入、忽视监管的现象较为严重。结果是,一方面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监管跟不上,为以后出现风险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3.
电子化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不断加剧,金融机构运作的风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内在的脆弱性亦有所显现,成为现代经济的风险聚集地和多发区。金融风险的日益凸显警示我们,加强银行业的金融风险监管,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关键任务。中国银监会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部门,银监会担负着对银行业的全面监管和风险防范,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任。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化监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银行业监管手段和风险防范措施,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各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次现场检查,检查发现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完善内部控制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员工增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正在逐步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全面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吉林银监局在银监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银监会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依法履行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加强持续监管,突出风险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逐步增大,银行业以及监管当局日益重视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反洗钱工作逐渐向“风险为本”的理念转变,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起步晚、投入小,面临的洗钱风险较高,成为反洗钱工作的薄弱环节.对此,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反洗钱工作的资源投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夯实洗钱风险评估工作.同时,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力度,强化“风险为本”“法人监管”“分类评级”的监管理念,并督促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反洗钱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吴跃 《中国金融电脑》2010,(2):16-16,21
中国银监会依法履行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职责,截至2009年底,各类银行业法人机构4788家,总资产78.8万亿元。为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银监会高度重视银行监管信息化工作。银监会成立6年来.建成了包括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监管动态分析、银行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在内的覆盖银行监管全部业务过程的各类监管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将呈现出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趋势,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的管理水平都会不断提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监管要结合中国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模式,被监管方也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形成后,才能做好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风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丹 《金融电子化》2014,(12):19-21
正近年来,针对金融外包发展形势和风险上升态势银监会健全监管制度,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行为,持续强化对重点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重点风险领域的纵深监管,特别针对非驻场集中式外包存在的风险加强安全监管,防范银行业信息安全和服务中断等系统性风险。在实施常规监管措施的同时,银监会集成行业资源创新监管机制,构建银行业科技外包风险综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民族地区银行业监管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强化银行业监管、整合监管力量、以不同风险控制点为基础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监管、对农村信用社实施分片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监管的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九条完善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本监管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今年,结合外包最新发展态势和IT外包风险特点,银监会印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下简称《外包指引》),从加强金融机构对外包风险控制的角度,明确了金融机构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战略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外包风险评估、供应商尽职调查、合同和外包过程监控,并着重强调对重要外包服务的管理。同时,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外包服务商建立规范化的科技服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推动银行业外包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加强外包风险集中度监管,防控行业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银行业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和处理信访事项中发现,由于各银行业机构对“钱款当面点清”的理解和解释的含义不一致,导致客户对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信任,虽然只是个别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但易引起银行的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非现场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中居核心地位。通过非现场监管,实现对监管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动态的比较,及时发现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性监管,能够大幅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银行业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也是银监会强化监管、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复杂趋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融资中介、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为维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营造长治久安的金融环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利用科技的监管体系、多样化的监管方式、连续化的监管手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全面有效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为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拉响了警报;市场开放,迫使中国银行业不得不面对脱胎换骨般的改革;国际银行业监管的趋势,敦促着中国银行业监管方法与手段的更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坚定的领导者与推动者。2004年,各级派出机构刚刚组建到位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期待与重压下开始了全面履行职责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监管长效机制是连续性的、动态性的监控、预警和防控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常规制度体系。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利用科技的监管体系、多样化的监管方式、连续化的监管手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全面有效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