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储蓄率。储蓄作为资本的重要来源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度储蓄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资本黄金律出发结合过度储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动态效率理论对最优储蓄进行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对最优储蓄率做出了测算,在预测基础上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最优储蓄率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测算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区间。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引入预期寿命,验证预期寿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通过数理推导证明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然后以居民储蓄率为切入点,探究预期寿命是否会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最后在实证分析中,得出预期寿命对中国居民储蓄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预期寿命延长一年,将会促进中国居民储蓄提高约0.289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13%。以上内容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则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评述了"需求跟随论"与"供给引导论"的理论争论,而且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对金融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储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前提是成立的,金融储蓄的增长同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本文所发现的统计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帕加罗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一个地区的储蓄一投资转化率、资本产出率和总储蓄率等途径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西安地区1991-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显示:西安地区资本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西安经济增长.但目前仍存在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不畅、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资本的边际产出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多种资本市场工具,提高西安地区的储蓄一投资转化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与灵活有效的投融资运行机制,对于推进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国内有效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近年来始终不振,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以及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和现状,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依据1992~2013年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对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年-2014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对帕加诺模型作适当变换后,建立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村边际资本生产率、农村储蓄率和农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储蓄率、农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农村边际资本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20,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15,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乔虹  宋宇 《新疆金融》2010,(1):17-35
<正>一、中国的储蓄率和全球经济重达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支撑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储蓄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耕三余一"的习惯,以备灾年之需。这一勤俭储蓄的传统似乎在最近20年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在内生人口转变框架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内生人口转变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除了年龄结构效应,更重要的还有行为效应,包括审慎储蓄的行为效应和养老储蓄的行为效应。利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人口转变的影响不同;并且由于人口转变的行为效应,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都是负的。当一个国家经历了落后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在行为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的交替作用下,少儿抚养比升高导致储蓄率先后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老人抚养比升高先后导致储蓄率呈"升高-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影响,这需要我国更重视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经济理论,一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一国的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是一把双刃剑,金融的发展既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反过来影响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储蓄率的增长、提高储蓄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利用率,来最终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个理论不仅适用于国家的发展层面,同样也适用于一省的发展层面。而贵州省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省份,更加需要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最近贵州省的省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截止2015年贵州省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而在贵州省省内生产总值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贵州省的金融发展是否对贵州省省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贵州省2000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理论和实证的两个方面来对贵州省金融发展是否对贵州省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这其中,中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让人关注与担忧。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与结构升级,大量的居民储蓄规模逐渐凸显了其负面效应,如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会更容易形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储蓄率过高。随后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在结尾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而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将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高储蓄率是解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二战以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也被认为是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自1995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储蓄存款增速,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目前,在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理论中,动态效率低下指经济体储蓄、投资过多,消费未最大化的现象.美学者Abel(1989)提出AMSZ评判准则,即资本回报大于或等于资本投入时,经济动态有效.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动态效率理论基础上,使用AMSZ准则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动态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基本是动态有效的;但从2013年起资本积累效率开始下降,出现动态无效状态,这表明以往依靠投资驱动发展已难以为继,须提高资本产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税收和社会保障通过实现社会资源在个体或企业与政府或公共部门之间的双向配置,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同时,是否存在最优的税收与社会保障收支结构,降低此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境况?基于此,本文采用两期代际交叠(OLG)模型的基本分析架构,以政府公共支出的消费性与生产性为切入点,将资本课税与劳动课税的最优税制结构作为结合点,分析了经济增长效率机制与社会福利共享机制的均衡性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理论演绎模型,并结合中国2011-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以社会福利公平性为目标,最优的课税结构应是偏向对生产主体的资本进行课税,且最优的课税率为公共支出弹性;若以经济增长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最优的课税结构依然是偏向对生产主体的资本进行课税,这时,最优的课税率为生产当事人所拥有的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如果社会个体以获得社会福利最优化,并以消费的形式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最优的课税结构由OLG模型中的内生性参数所决定.基于动态模拟检验结果,对资本进行课税应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