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信用作为债券市场存在的前提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债券的发行及定价,随着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信用评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债券发行效率,降低了债券交易风险,同时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了信用评级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无论是对于发行者还是投资者都存在着重大利好,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信用评级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当前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意在推动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信用评级业受法律层级低、监管措施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丹 《征信》2017,35(5):61-63
黑龙江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市场主体少、业务范围窄、评级结果缺少公信力等因素制约了评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开拓业务范围,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推动评级产品应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促进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市场成熟度、公信力和对金融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很难直接被我国简单复制。正确理解信用评级本质属性,对于深入认识信用评级理论体系、树立符合评级发展规律的监管理念、合理借鉴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经验,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监管框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冀志芳 《西安金融》2011,(11):28-29
近年来,信用评级在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信用风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用评级行业仍面临市场需求量有限、认可度不高等困境,本文在回顾信用评级培育监管实践,分析信用评级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行业竞争和规制:美国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标普、穆迪是评级市场的统治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的指定以及基于监管目的广泛使用NRSROs概念导致评级行业的准入壁垒。声誉资本、网络效应以及评级透明也是影响信用评级行业竞争状况的因素。为了增进评级行业竞争,美国已经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并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竞争规制措施和改革方案。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国信用评级业正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高度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力争扩大国际话语权.美国的评级机构已经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评级业务.我国应培育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设计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加强评级机构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有公信力的民族信用评...  相似文献   

10.
张录民 《征信》2013,(3):54-56
随着我国征信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征信和信用评级工作作为一项新的系统性工程,近年来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征信及信用评级产品已成为许多行业防范资金风险、衡量履约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信用评级产品作用的折射下,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等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应成为高度关注的焦点。以庆城县为例,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其暴露出的问题代表了欠发达地区评级市场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形成一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十…  相似文献   

12.
乔永刚  薛永洁  景欣 《征信》2016,(2):62-64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美国评级市场的发展,中国信用评级起步较缓,发展较为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行业自律、债券定价无法实现信用价差等弊端明显。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评级机构素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金融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比较日韩评级行业在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行业监管、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需求以及双评级模式实施等特点,提出我国评级行业适当开放国内评级市场、降低评级结果在监管法规中的依赖作用、拓展评级结果应用领域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力图寻求发展我国评级行业的新途径,推动评级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不断推进,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市场信誉好、公信力高的评级结果来开展金融业务,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不断增大。从国内实践情况看,当前不论是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还是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很少使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这反映出我国评级行业话语权和公信力不足,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和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做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允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纷纷进入中国,这对于处于幼稚期的民族信用评级业是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加强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运行现状,指出评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市场结构单一、不正当竞争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为从制度层面有效提高我国评级行业竞争力,完善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以机构创新促发展——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征信的再信用评级公司,规范引导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促进市场公信力建设,提高信用评级体系综合实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进而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时意清 《中国金融家》2012,(5):97-98,94
在国内,信用评级行业还是一个相对寂寞的行业。这种寂寞,只有在业内浸泡多年的人才会深谙个中滋味。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是这个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资深企业,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叶敏看来,资本市场,是中国信用评级公司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信用评级公司的发展首先要与资本市场的成长同步,其次要积极融合到国际大市场中去。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经济金融环境及信用评级业发展历史的差异,使得两岸在评级市场结构、市场准入条件、评级监管模式、评级法律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在两岸经济交往与融合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两岸信用评级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岸应拓宽信用评级业务合作领域,加大评级机构合作力度,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协调,增进信用评级同业交流,共同推进两岸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申盛  陈言 《新金融》2017,(6):36-42
现行的信用评级发行人付费模式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其客观性、独立性和评级水平饱受市场质疑。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评级市场声誉机制还未形成,评级机构之间过度竞争,这些因素加重了发行人付费模式导致的评级虚高、信用评级质量的下降等问题。本文考察了2014年至2016年的公司债发债样本,构建量化指标对比投资者付费模式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实证表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分布过于集中,投资者付费模式下的评级分布形态更为合理;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同一信用评级发债主体的实际信用状况差别很大,表明评级的区分能力不够;在信用评级为AA的情况下,两种付费模式下的差别最大。为此,我们对未来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