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将贸易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着重分析我国内地向"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关键决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模拟中国内地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潜力数值,考察未来能够释放出的投资增长潜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便利化总体水平不高且洲际差异显著,欧洲最为便利,其次为亚洲,最后是非洲;在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诸多因素中,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水平均对其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而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东道国的税率水平则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未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其次为非洲.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体系在"一带一路"中的完善与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实现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核心环节。基于此,采用2011-2018年"一带一路"51个沿线国家数据,测度沿线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距离,并进一步考察普惠金融距离对中国向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水平普遍较低,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普惠金融距离对中国向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不同的长短期效应;而就分层而言,中国对不同圈层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流向受普惠金融距离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竞争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竞争力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因而,中国政府应致力于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与区域协调,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税收新体系;为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提供优质的跨境涉税服务和税务风险预警指引,从宏观上引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完善国内税收政策体系以提升国际税收竞争力,更好吸引外来投资;企业应密切关注东道国税收政策变化,有效防范风险,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8年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分析了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及各项子指标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投资动机交互项,进一步考察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不同动机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水平总体上促进我国OFDI的进入;分指标来看,沿线国家的腐败控制、政府效率、政权稳定性和无暴力、监管质量等指标显著吸引我国的直接投资,话语权和责任指标则相反.引入交互项后发现,当基于市场寻求和劳动力寻求动机时,政府治理水平对我国OFDI的进入有正向作用,而基于资源寻求动机时,我国OFDI更偏向于流入政府治理水平较差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成效取决于沿线投资企业的投资效率,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简称OFDI)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结构特征对中国OFDI企业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会会议频数的增加显著地抑制中国OFDI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独立董事占比的提高显著地加剧中国OFDI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研究对优化公司治理,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效率,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投资动机,使用2003~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考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体存在显著的出口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效率寻求型投资存在显著的出口替代作用,并未发现明显的创新资产寻求型投资动机。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的政策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外直接投资(OFDI)企业的投资效率关乎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基于政治关联与股权控制的两类政府干预视角,以201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OFDI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述政府干预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政治关联与股权控制都强化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其中,政治关联强化了企业的投资过度,而股权控制则强化了企业的投资不足。研究结果对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公司投资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信设施对我国OFDI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通信设施水平的改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东道国通信设施的发展有赖于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通信设施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我国在"一带一路"地区投资时,应同时考虑东道国的通信设施与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霞  刘甜 《海南金融》2020,(4):40-48
随着新一轮"逆全球化"现象的兴起,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和近期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给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落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既能实现我国产能转移,又能够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总体OFDI效率,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OFDI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沿线国家对华贸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结果发现:沿线国家对华贸易空间关联规模较大,呈现出复杂的、具有"中心-边缘"形态的网络结构,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埃及等国家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在贸易空间关联网络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考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贸易的关税政策因素,结果表明:沿线各国的关税政策不仅对本国对华贸易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对相邻国家的对华贸易也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因此,我国在制定促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关税政策时,应创新协同治理思路,努力消除关税壁垒,深化双边和多边税收合作,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税收协调机制,发挥关税制度正向空间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05~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利用异质性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效率水平以及东道国金融生态对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生态多样性使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效率仅为42.1%;东道国金融发展规模不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效率,但是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而金融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的作用则恰恰相反,东道国政府的稳定性和政府管理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提升对其投资效率并降低投资风险;我国海外直接投资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西亚和中东欧地区的相对较高,东盟、中亚和南亚地区相对较低,对高收入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效率远高于对中低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多维距离(制度、经济和地理距离)考察距离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首先运用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方法,对东道国与我国在制度、经济与地理上的差距如何影响中国OFDI进行了定量研究,然后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制度距离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具有负面影响,即我国OFDI具有制度相似性特征;相较于发达国家,制度距离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呈倒"U"型结构。经济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国别差异但门槛效应不明显,经济距离与发达国家OFDI正相关,而与发展中国家OFDI负相关。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显著的阻碍作用;我国对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存在明显的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最后对制度、经济与地理三维距离影响OFDI的总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理距离对OFDI的负面作用最大,占据主要影响因素,经济距离的影响程度居于其次,而制度距离的负面影响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为研究着眼点,阐述中国对外直接 投资概况,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并提出假说,利用2005-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剖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 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从整体来说,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双边贸易合作、东道国市场 潜能、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共同影响,驳斥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以掠夺资源为导向的不实之 词;从分地区来看,中国对中亚、西亚直接投资更受到自然资源因素影响,对东南亚直接投资 注重双边贸易合作与东道国市场潜能,对南亚、独联体、中东欧直接投资则是综合考虑双边贸 易合作、东道国市场潜能、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劳动力禀赋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开发合作是"五通"规划的重点。在实际投资活动中,东道国主要采取PPP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投资。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体,"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采取PPP合作模式所需的条件更加复杂。当地特有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状况构成的外部条件是研判PPP模式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因素。分析该模式合作成功的影响因素对于认识中国在该领域推进PPP合作的可行性与合作深度非常重要。本文从政府财政能力、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规模和政治环境四个方面考察亚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模式基础设施投资的外部环境因素,论证了其影响PPP项目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的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有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一带一路"。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迅速扩容,已跃升至全球前列。中国政府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参与国际合作,支持发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助力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但在制度标准的统一细化,产品种类的创新丰富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一般而言,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动因包括寻求海外市场、出口导向、寻求资源、寻求技术和寻求效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以寻求市场型为主,包括寻求东道国市场和第三国市场(主要是东道国市场)。中国企业寻求资源型FDI单个项目规模大、数量少;寻求技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更为沿线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契机。由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不一,金融监管架构模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合作。本文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及金融合作情况,对沿线代表性国家的金融监管架构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沿线国家金融监管特征,提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姜松  周洁  邱爽 《财政科学》2021,(8):86-100
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实施举措.然而,随着营商环境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亦出现了外资企业撤离、FDI流出的反常现象.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为研究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寻反常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虽然是FDI流入的格兰杰原因,但营商环境改善并不一定会引致FDI流入增加,会因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金融规模与结构、市场规模与城镇化、政策支持与环境规制等条件变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规模狭小、有效市场规模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才是制约当前营商环境促进FDI流入效应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对外投资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对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其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有其特殊性,我国原先构建的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税收制度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走出去"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实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且结构单一,金融市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参与"一带一路"活动的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较大。本文通过分析重要"一带一路"国家货币价值、债务指标,提出了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企业采取综合外汇避险工具、国家信贷支持以及多边金融机构协助等途径化解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