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钟世和 《西安金融》2006,(12):68-6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金融支持.但现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影响了其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创新,重点是创新组织体系、金融服务和金融制度,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推进农村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并没有真正满足农村各层次对金融的需求.本文认为,必须重新构建农村的金融体系,才能化解目前的金融体系支农,尤其是对农民草根金融支持乏力的困局,重构的核心应当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金融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金融为农民服务的宗旨.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正式这样一种组织.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制度重构:基于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京  姜会武  邓璐 《武汉金融》2001,(12):19-20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产业结构发展格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信用社作为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的基层金融组织,如何增强支农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既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信用社牢牢占领农村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农村金融基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边缘化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的建议。文章认为,应按照中央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支农服务品种,突破金融服务模式,尽快改变农村金融边缘化的现状,以达到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扩大的农村金融需求,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有效发挥支农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组建民营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途径,并对如何发展农村民营银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项南 《时代金融》2013,(24):187+192
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结合现有农村的金融资源,研究探索构建"农户、农金、担保、补偿、政府"五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支农体系。并从对构建新型金融支农体系必要性的认识出发,结合近年来张家口市的创新实践,从而研究和探索新型金融支农体系构建的有效途径,以期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深入农村田野的调查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应该发挥和提升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建立商业银行与合作金融合作机制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提倡加强农村金融组织的竞争与协作,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消除信贷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及政府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晶 《金融与经济》2005,(12):102-103
由于正式金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对融资的需求,各种非正式金融形式应运而生,但这些金融形式却并不是政府所期望的。本文从制度和信息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认为政府不应强制性地要求用正式金融取代非正式金融,对非正式金融可以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以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贷市场:特征、效率与组织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20年来金融改革“重城市、轻农村”,农村金融体系没有根据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来通盘考虑和规划,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量撤销农村地区分支机构,致使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形成了寡头垄断。垄断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贷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社会福利损失、农村信贷供给总量不足、信贷品种创新能力低和对农村借款人实行价格歧视。因此,加强农村金融业务吸引力,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有序竞争和充满活力的农村信贷金融市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从而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支农现状,提出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探索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支农体系加大了创新步伐,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银监会推出庞大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重构计划,为搭建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保证性条件。但目前农村金融支农还有诸多问题待解决。金融支农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较大的资金需求缺口仍然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内生瓶颈和直接表象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市场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职能的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的缺陷,使得我国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整体功能削弱,而非正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又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政府的打压而难以有所作为,农村金融服务呈现萎缩状态,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一方面必须调整正式金融安排的结构,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从而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深入农村田野的调查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应该发挥和提升合作食融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建立商业银行与合作金融合柞机制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提倡加强农村金融组织的竞争与协作,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豫务创新,以消除信贷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农村会融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制度层面从合作金融发展的母体、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和维护小生产者自身利益等方面分析合作金融组织发育的需求诱致性动因,以新时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外部制度供给和内部制度安排分析其供给缺陷,最后提出推动新时期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扩大的农村金融需求,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有效发挥支农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组建民营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途径,并对如何发展农村民营银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资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同时,需要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本文结合浙江省的实践,对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出政策建议。一、浙江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根据联合国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定义和描述,其主要特征包括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系列变革,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法律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监管制度失衡,法律供给滞后等问题,为加强金融的支农功能,必须放宽农村金融组织准入条件,确立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完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法律,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