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2009年试点以来,各地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本文以"钟祥模式"为例,探讨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钟祥模式"的制度特征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2009年试点以来,各地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本文以"钟祥模式"为例,探讨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了"钟祥模式"的制度特征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保障功能日趋弱化,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的启动,使得广大农民老有所养成为现实,但新农保在解决农村养老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新建县与修水县的调查来研究"新农保"方案在试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已经进入到老龄社会,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解决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大农牧民困难群众的养老问题而言,老有所养是迫切愿望。对于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缴费期限以及待遇水平的精算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其制度的合理性,通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背景选取新疆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进行精算分析,在完善和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09年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实践证明,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地情况不同,加之地方财政财力有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本文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  相似文献   

6.
论城乡统筹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敏 《金卡工程》2009,13(11):218-219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处在建立和完善中,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我国决定在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不同的发达国家主要存在着三种不相同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即社会保险模式、福利保险模式和强制储蓄模式.借鉴其在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对推进和发展我国的新农保试点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在试点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广覆盖,多层次紧密联系地方发展实际,合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全 《保险研究》2011,(5):18-2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措施.但是,原定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计划严重滞后于农民养老需求和制度发展要求,存在极大隐患,且制度模式存在缺陷.因此,应当在完善现有试点方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为名义账户制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2009年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政府的主导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外部和内在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以期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参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本文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弱化;内在风险因素则包括制度设计风险、个人的筹资风险、财政的支付风险、投资性风险和管理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老有所养"一直以来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在我国,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中,而农村的养老保险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比较适当的农村养老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已经被中央明确提出并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但如何建立起一套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农村基本养老缴费水平、如何确定政府分担责任的大小与分担方式、以及农民养老待遇标准等养老基金统筹模式,解决农民基本的养老需求仍是目前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相朝 《中国外资》2010,(6):40-40,4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见解,指出拓宽农村社会保险资金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在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除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引导农民自愿参保外,还应完善制度基本框架,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框架。首先,要考虑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见解,提出拓宽农村社会保险资金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机制管理作为农村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管理,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管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完善资金筹措机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建设措施,可以为相关人员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使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对农村人口,而且与农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城镇人口,都将受到这一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恩惠。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应对经济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很好的社会保障或民生保障才能给全体国民带来普遍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李萌 《中国外资》2008,(11):228-229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农村贫困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降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基本趋于停滞。目前甘肃省急需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7.
韩林 《会计师》2010,(9):84-85
<正>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农村老龄人口养老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家庭传统养老模式局限及其功能日益削弱,使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积累少、地区差异大,都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成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核心。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政策动态     
《投资北京》2014,(3):28-29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筹资问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首要环节。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进展不力,举步维艰,其中主要原因是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筹资机制,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的危机对政府、社会的养老责任形成挑战,单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旧的养老制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中养老压力的需求。在此条件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制度运行中政府的作用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