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国有商业银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基层机构要增强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主动深入市场、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针对县域经济的特点,及时调整思路,制订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营销策略,做好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贷款营销工作.积极培育优质客户和贷款项目,为增加信贷投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渐进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从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快速退出与区域内其他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相矛盾。因此,在目前无论从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实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现实要求进行了制度阐释,就东西部信贷风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探索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磊 《济南金融》2002,(5):19-20
尽管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总的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呈逐年萎缩迹象,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观念增强,贷款由过去的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转变,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和责任追究,加上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和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影响,形成制约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瓶颈”。所以,应尽快清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不利于人民银行统一实施货币政策的规定,加快转变经营体制,扩大贷款营销,并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综合治理,为国有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是转型时期我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阶段不可回避的课题。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渐进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从西部地区信贷市场的快速退出与区域内其他金融制度供给不足相矛盾。因此,在目前无论从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实行信贷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现实要求进行了制度阐释,就东西部信贷风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探索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区域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信贷投入不足的表现形式 (一)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弱化.调查显示,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不仅在比重上逐年下降,而且其绝对额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灵活地实行放松或收紧银根.这几年的实践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促进了信贷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集约经营.然而,银行存差不断扩大,资金分布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突出表现为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县域经济范围的金融服务不足,既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外资银行信贷决策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流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优化的政策建议和制度安排.这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市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产粮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对于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有效、充足的信贷支持是振兴工业企业从而实现牡丹江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却因加入WTO后许多企业体制、格局发生变化,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广安市县级金融机构80余名信贷人员的问卷调查及座谈,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贷款约束与激励机制等内部因素,分析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增强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营销能力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进行和机构与业务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战略的实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投入的减少,不仅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损害了银行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我们对益阳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入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对导致信贷投入萎缩的原因、产生的负面效应和解决对策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有所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 《中国金融》2000,(4):20-21,3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扩大国内需求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西部大开发 ,国有商业银行肩负着两大使命 :一是作为国有银行 ,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制定具体措施 ,调整相应政策 ,增加信贷投放 ,提高服务水平 ,有力地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二是作为商业银行 ,应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保证经营有效益的前提下 ,大力拓展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务 ,并适时调整和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信贷结构 ,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加之 ,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西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业务基础 ,业务量占有绝对份额 ,曾…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的现状自《商业银行法》颁布以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意识不断增强 ,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经营力度不断加大 ,业务规模迅速增加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贷款占比逐步下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及其总资产的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国家银行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看 ,从 1 997年底的 79 2 %逐步降低到 1 999年底的 78 6 % ,2 0 0 0年底的 76 9%和 2 0 0 1年底的71 3 % ,到 2 0 0 2年第二季度又降低到 …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快西部大开发,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燕尾服战略重心的转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将有几十个亿、上百个亿的资金投入,大项目、大企业会不断涌现,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处在产业,行业的大调整时期,金融业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和变革,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资金改变流向,市场重新划分,银行的客户发生不断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都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业务领域,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逐步改善信贷资产单一的经营状况创造了现实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近几年来银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和外部监管,其信贷资产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但与此同时,非信贷资产问题开始凸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我们对塔城辖内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撤并和信贷退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也不断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视贷款营销,开拓信贷市场,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为了全面了解徽县商业银行贷款市场营销的发展状况,最近,人行徽县支行组织力量,对3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营销情况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是国有商业银行增强赢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经济金融全球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影响出发,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并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若干原则、总体框架和战略步骤.为配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作者还提出了以下改革举措,包括:调整信贷内部结构;再造信贷管理流程;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正确选择和安排财务策略;建立信息和法律支撑平台、激励和处罚体系及信贷风险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呈逐年萎缩,县域信贷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并加强了对基层分支行信贷行为的约束和管理。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文化、贷款营销理念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贷款风险等方  相似文献   

20.
鲁轶 《上海金融》2002,(10):48-49
面对资产业务市场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必需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丰富营销手段,把握市场的有效切入点,提高赢利能力。本文提出拓展优质信贷市场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现实选择,具体分析了拓展优质信贷市场的若干有效切入口,并强调了工作机制的配套实施,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优质信贷市场的竞争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