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资本营运步伐的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浪潮蓬勃兴起,这不仅为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为银行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银行只有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探索运用投资银行手段,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才能挖掘不良资产潜在价值,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开辟不良资产清收盘活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有竞争优势,应成为主力军。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方向应是主营不良资产处置、兼营多种投资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入世五年以后,中国金融业将对外全面开放。在过渡期内,加速推进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重组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则成为实现中国银行业重组的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推进中国国有银行重组的重要外部条件。本文拟从中国金融资  相似文献   

4.
张丽 《金融纵横》2005,(3):38-40
五年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综合采用债转股、债务重组、利用外资和法律诉讼等方式开展不良资产处置。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并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扭亏脱困,但AMC本身远未完成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型。笔者认为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是AMC持续发展的必要过渡,但最终目标应该是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而且是以商业银行为依托的金融控股集团内的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5.
投资银行是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其业务主要指除传统业务以外,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所有证券、基金、债券等业务。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时间的临近,以及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农业银行如何在上市准备期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运用投资银行手段创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后,该地区各国银行业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吸引着美国重量级的投资银行机构纷纷到香港等亚太地区抢滩设点,率先介入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而且发展势头良好.如高盛公司及其附属机构投资全球不良资产的规模约600亿美元,其中投入亚洲地区就达120亿美元,并利用其专业优势和良好的信誉,在亚洲与当地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合资成立四家合资服务运营机构,即TFB、BCA、RCC和Archon Korea;还参加了我国在香港的粤海投资公司重组业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重塑我国信用制度基础工作,探索处置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加快建设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培育发展资本市场,都是国有银行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黄志凌 《银行家》2004,(4):48-51
1999年,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临危受命,对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不用说,经过三年时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措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还对专业化收购和处置不良贷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金季 《金融会计》2008,(2):44-46
为了剥离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上世纪末,与四大银行相对应的信达、华融、东方、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剥离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处置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问题。目前来看,开办独立账户业务的条件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后,在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双重压力下,国内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利差收入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提高收益,增强竞争实力,商业银行纷纷将触角伸向传统存贷款业务之外的领域,投资银行业务便是银行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挖掘出的一块潜力业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基于我国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雄厚、组织机构广布、客户群体庞大、信息资源丰富、银政银企关系密切、资本市场经验多的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并取得了成功.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企业并购重组、银团贷款、不良资产结构化处置、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资信评级业务等与传统银行业务紧密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迅速发展起来.这对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缓解经营压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进行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管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有效地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缓解了金融业经营风险。增强了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有关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体系尚存在较大缺口,因而其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与问题,从而影响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进行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华融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管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有效地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缓解了金融业经营风险,增强了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有关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体系尚存在较大缺口,因而其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难以克服的矛盾与问题,从而影响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鉴于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有债务追偿、债权转股权以及不良资产转让三种方式,本文将针对不同的处置方式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不良资产证券化:券商业务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管理公司受命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其主要任务之一 ,是债务的追偿及变现、业务范围包括债权转股权、资产重组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开展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资产证券化活动的过程中 ,证券公司可抓住机会 ,积极参与不良资产的运作 ,并可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 ,拓展其业务范围。在此过程中 ,证券公司可参与诸如资产的剥离、组合与包装、证券化工具承销、股权转让与资产置换的方式设计以及投资咨询与评估服务等业务。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 ,凭借其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 ,在对不良资产处置运作中 ,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郭建伟 《金融博览》2005,(11):52-52
模式一:重组 重组往往是国外国有银行改造的第一步和一般模式重组将调整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和转出银行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
在以经济市场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是挡在农业银行面前一道摆不脱、推不掉、绕不过的难题,迫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构造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系统,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一、加速处置不良资产需要新型的处置系统作为保障(一)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特殊性需要突破前行。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保全、清收、核销等方法回收不良资产价值或实现风险释放的过程。与正常资产业务相比,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黑龙江始终是金融不良资产的重灾区,其表现形式,不仅各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水平在全国同级行中占比偏高,而且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慢、回现率低、处置矛盾突出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良资产的现状和信用程度的不佳,给地方的金融环境蒙上了浓重的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新兴行业。1999年,为处置4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信达、长城、东方、华融4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对口收购、管理和处置4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10多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至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5%当时,我国以"一逾两呆"来统计不良资产,若以现在"五级分类制"统计的话,恐怕25%是一个低估的数值.在1999年,我国从国有银行剥离了政策性不良贷款近14000亿元之后(1998年底,四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账面余额是25000亿元,剥离不良贷款约占56%),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似乎比较顺利,事实上是相对缓慢且困难重重,是因为一方面处置不良资产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阻力重重,另一方面优先处置的是质量相对较好的和有抵押的一些不良资产,越往后困难越大.参见表1:截至2003年1季度末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累计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进一步全球化,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纷纷加速对中国的布局,这包括证券、基金、房地产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方方面面。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集团从2004年7月到今年1月短短半年内,就已经  相似文献   

20.
当前资产公司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在于我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资产公司对存量资本调整进一步发挥作用;市场经济下新的不良资产需要专业化机构管理和处置;资产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市场功能.资产公司的发展定位是以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为核心业务,发挥社会金融资源再配置作用的准金融服务公司.长远来看,我国应当建立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工具丰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批发性业务与零售性业务兼备的统一、多层次的不良资产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