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证券内幕交易需三个步骤:首先,需对证券从业人员的个人交易进行疏导,而不是单向堵截;其次,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杜绝法律漏洞与监管不力;最后,施以严厉的刑事制裁,这是规制内幕交易的有力手段,也是防治内幕交易罪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2.
赵运锋 《新金融》2008,(9):49-53
防治证券内幕交易需三个步骤:首先,需对证券从业人员的个人交易进行疏导,而不是单向堵截;其次,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杜绝法律漏洞与监管不力;最后,施以严厉的刑事制裁,这是规制内幕交易的有力手段,也是防治内幕交易罪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乃证券欺诈表现形式之一,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又屡禁不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内幕交易进行规制的国家,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较为完备的内幕交易监管规则,比较中美内幕交易监管制度的异同可以为我国制度完善佐以镜鉴。  相似文献   

4.
占先 《金卡工程》2009,13(2):25-26
内幕交易行为是一种证券违法行为,禁止内幕交易是各国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各国证券市场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内幕交易行为随之日益凸现出跨境性、复杂性和技术性使之成为各国监管的难题。我国在加入WTO后,逐步放开本国证券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监管问题。本文将对跨境内幕交易监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遏制证券内幕交易,完善我国的内幕交易法律规制体系,在事前预防方面,需增加信息披露的种类和方式,拓宽信息披露的渠道,规范上市公司收购时信息披露的规则;在事中监控方面,需明确证券监管机构的职权,构建联合监管体系,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在事后制裁方面,要明确民事诉讼主体的认定,确定举证责任,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内幕信息又称为内幕消息、内线消息、内部消息等等,各国对之规定不一.从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来看,构成内幕信息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1)内幕信息应该是未公开的信息,(2)内幕信息应当具有价格敏感性.综观各国(地区)的证券法律监管,可以发现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司法处罚是个难点.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执法涉及法律和经济两个层面,借鉴西方的经验,解决该执法难题,需要法律和经济学的融合.目前,为了强化证券法律监管,各国(地区)证券监管机构将迅速发展的金融经济学运用于执法活动.在证券法律监管中,最有效的金融经济学方法是事件研究方法(Event Study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黄光裕案"、"五粮液案"、"杭萧钢构案"等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违规案例,且呈愈演愈烈之势。9月7日,证监会发布《2011年上半年证券稽查执法情况综述》,介绍了上半年打击证券内幕交易、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本期财经热点关注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及其监管与防范。  相似文献   

8.
李命志 《中国金融》2003,(22):46-47
英美两国对证券内幕交易的认定美国是较早对证券内幕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国家。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首先以法律形式禁止包括内幕交易在内的各种证券欺诈行为,在1984年的《内幕交易制裁法》和1988年的《内幕交易与证券欺诈强制法》中又进一步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尽管成文  相似文献   

9.
试析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是指工作、职业或身份关系而知悉有关有价证券发行企业未公开但可以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消息者 ,以不法方式利用该资讯 ,直接或间接买卖相关有价证券并从中获利或避免经济损失之行为。根据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四条 ,内幕交易包括以下行为 :1 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2 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 ,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3 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 ,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七)》对内幕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重大修改。基于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及其刑法解释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在内幕交易罪的修改过程中与最后条文颁布后,证券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对内幕交易罪构成要件刑法解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必要对内幕交易罪相关疑难的刑法适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细致解释,为适用全新的刑法规范合法打击证券金融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而其中内幕交易的存在,更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内幕交易是指因地位或职务上的便利而能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买卖,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泄露该内幕信息,使他人非法获利的行为。内幕交易违背了公平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行为更具普遍性、隐蔽性,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内幕交易者并非简单地利用内幕信息提前买入股票,而是通过操纵股价获取更大的暴利。本文通过对禁止内幕交易法律的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物·观点     
《证券导刊》2012,(38):7-7
郭树清:严打内幕交易成执法重中之重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9月24日表示,近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呈易发多发态势,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已成为当前证券执法工作重中之重。他表示,当前防控内幕交易依然任重道远,需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同构建严密防备的综合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内幕交易规制涵盖于证券反欺诈体系之下,并通过交易计划规则为内部人士证券交易松绑.随着市场主体的逐利性挖掘与执法实践的深入,交易计划规则逐渐被内部人士通过巧妙信息披露、策略性修改和终止以及多样化操作等方法所滥用,成为隐蔽型内幕交易的合规倚靠.美国新法案旨在探求内部人士所持证券流动性与严格监管内幕交易行为之间的平衡点,但规则变革仍面临现实利益考验.在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浪潮下,我国《证券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应当从现有减持规定重置、界定标准划分、强制延迟期施加与严格信息披露等方向入手,完善预定交易计划规则,以使其为内幕交易规制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14.
骆琦 《金卡工程》2008,12(10):13-14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内幕交易行为屡见不鲜.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的刑法规制,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争议,有待立法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证券内幕信息的人员是否应纳入内幕交易罪的犯罪主体;内幕交易罪的抗辩事由;罚金的处罚依据.分别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解决措施.最后通过总结,做出了立法完善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鉴于内幕交易行为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证券监管部门与司法主体对内幕交易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处罚强度。不过,总的来看,资本市场上内幕交易行为依然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机会成本不高等因素有关。基于此,应对内幕交易问题还需从成本入手,如提高行为人违法成本,加大机会成本,降低司法成本。  相似文献   

16.
内幕交易监管与监管困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基本采取立法的形式,许多学者都探讨了实施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以及监管效率问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从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的纵向比较分析,内幕交易监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横向比较分析,内幕交易监管越严格,越有利于降低内幕交易程度。总体而言,内幕交易监管是必要与相对有效的。因交易者策略与量价甄别指标的主观性而产生了监管困境,降低了监管效率。但是监管总体上可以带给市场的效益高于成本,那么内幕交易监管的实施与不断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非法内幕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就整体而言,内幕信息通过买卖双向非法内幕交易使交易发生日的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提高,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并购重组类的内幕信息对内幕交易发生日的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最显著,而经营合作投资类的内幕信息影响最不显著;从对内幕交易监管的视角,现行实施的监管法规无法有效遏制由内幕交易造成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性,且笼统的'盈罚比'监管方法无法有效遏制对公众投资者利益影响最大的内幕交易行为,监管机制有效性仍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从数量和主导者结构上分析我国股市内幕交易行为的现状,并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内幕交易行为,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小亮 《云南金融》2011,(6X):149-149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为数据来源,从数量和主导者结构上分析我国股市内幕交易行为的现状,并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内幕交易行为,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执法者的行动策略和内幕交易监管制度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法律的完备度,并寻找我国内幕交易监管有效性相对较弱的原因。通过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执法策略和制度安排的比较,发现内幕交易法律的不完备性将直接影响到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一个国家的内幕交易法律越完备,其内幕交易监管的有效性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