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婵华 《新金融》2008,(7):50-52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极大的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2007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本文基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探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提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监会8月14日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标志着我国酝酿多年的公司债券发行正式启航,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公司债降低融资门槛开拓融资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出重头戏上演——公司债发行试点启动。公司债发行试点的启动,将开辟一条更加高效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吸纳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届时将通过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和发行规模的扩大化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一个规模至少等同于目前股市的公司债券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吕宇  陈明 《金融论坛》2011,(10):32-39
A股上市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进行资本补充时,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确定可转债发行方案一是要确定可转债价格,既要通过合理确定票面利率、贴现率和利率结构科学计算纯债价值,又要通过合理确定转股价格和隐含波动率科学计算转股期权价值,从而叠加确定可转债上市后可能的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5.
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出重头戏上演——公司债发行试点启动。公司债发行试点的启动,将开辟一条更加高效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同时吸纳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届时将通过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和发行规模的扩大化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形成一个规模至少等同于目前股市的公司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6.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发展非政府债券市场问题上,目前存在一个争论:我国是发展企业债券还是公司债券?一是因为在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发行的是公司债券,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资本市场以来发行的都是企业债券;二是就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而言,《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分别……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创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股权融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债券融资,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发展成为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环顾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公司债是一个国家企业融资的最为主要的工具,是构成债券市场的主体。并且,从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上来看,债券融资也是优先于股权融资的,昕以,无论是从考虑推动企业转制上看,还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角度看,我们都必须重视对于公司债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问题、环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最优资本结构,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可以满足投资者风险及收益偏好不同而带来的千差万别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由于投资者的集体监督与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公司债券有着其他金融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胡琼 《金卡工程》2009,13(7):204-204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公司债券的法制建设历程,针对非金融类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公司债券发行总量近年来增长迅速,但是整体发展依然落后于国债、金融债、股票等其它资本市场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司债券发展滞后的技术及制度性障碍并未来我国非金融类公司债市场深化建设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发展较快,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公司融资仍过多依赖银行,使风险集中于银行,本文从我国公司债务性融资市场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公司债务性融资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公司债务性融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蓉子 《国际融资》2004,(10):47-49
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进入了一个规范发展的黄金时期,发行公司债券成为许多优势公司募集中长期资本的重要方式,与其他债权融资方式比较,发行公司债券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锁定利率风险,特别是在一个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时期发行的长期债券,其利率水平一旦确定,一般不会予以调整,企业可以享受较大的财务成本收益并避免利率波动风险,但是,当你选择发行公司债券,仅仅了解债券的利率的优势是不够的,你还要了解更多  相似文献   

12.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颁布对我国债权融资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长电债券的成功发行标志着公司债券这一品种在我国的正式诞生,显现出债券发行这种直接债务融资方式相对于向金融机构借款这种间接融资有着更低的成本,并且丰富了债务融资的渠道,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借款的债务融资方式.同时,长电债券的发行办法在利率确定、风险控制、赎回条款等多个方面都有创新的亮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伟  马晨 《中国金融》2007,(2):50-52
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目前。我国公司债券主要包括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企业债券和一年期以下的企业短期融资券。近年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态势,公司债券发行数量和交易数量持续上升,品种增多,机构投资者范围逐渐扩大,市场透明度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发展而言,公司债券市场仍然是我国债券市场中最薄弱的环节,影响债券市场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有效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早已成为我国既定的金融发展战略,但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看,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努力一直成效甚微,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一直高居不下。笔者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片面地将发展资本市场理解成为发展股票市场。央行最近启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对改善我国的金融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中国外资》2014,(2):202-203
债权融资是企业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我国目前尚处于公司债券发行试点时期,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仅局限于监管相对完善的上市公司。本文从监管机构的法律法规出发,系统介绍了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概念,特点,意义,发行条件,发行程序等,并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做了简要分析,为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初步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力发展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则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关键。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使发展公司债券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正确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有必要解决一些基础性的认识问题。这里,我想就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创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股权融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债券融资,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发展成为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环顾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公司债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张晓迪 《甘肃金融》2008,(11):17-19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债券同政府债券、股票一起被列为三大基本证券.无论是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还是从其在市场利率的确定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公司债券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在欧洲市场中,公司债券所占比重更高达80%左右.这是因为与股票的高风险相比,绝大多数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风险较小的公司债券.同时从融资者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是一种高成本的融资方式,通过银行贷款无论从数量还是条件上都要受到众多限制,而发行中长期公司债券则可以在获得稳定资金来源的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我闻公司债券从2007年才开始发行,发行规模较小,起步较为滞后,但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本文通过对公司债发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栾华 《财会学习》2005,(3):21-25
配股与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获得资本市场初始融资后,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的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通常称为再融资或二次发行。获取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或者有所提高,一直是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证券监管机构十分关心的问题。考虑到再融资的另一种方式——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市场中,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股票同为基础性证券。在美国,公司债券的每年融资额占基础性证券的比重大约在60%~70%,是股票融资的16倍以上。我国1994年《公司法》列专章对公司债券进行了规范(这些规范的一部分,在2005年修改中转入了《证券法》),但10多年过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迄今未能问世,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缓解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