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不当计提分析(一)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效应分析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有两方面效应:一方面,资产减值准备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市场瞬息变化,使短期投资、无形资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媒体报道的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功能,以2016-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在不同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下媒体报道对企业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同时检验了其影响机制路径。研究表明:媒体报道数量与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金额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媒体报道会增加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金额,且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影响程度更大;投资者情绪和分析师关注度在媒体报道对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文明晰了媒体报道对企业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的影响路径,丰富了商誉的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3.
任红  张妍 《理财》2003,(9):34-35
我国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8项资产减值准备,目的是为了防止资产计量不实造成虚夸资产、虚增利润,从而使会计信息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从企业实际运作来看,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很不规范,少提、不提和计提秘密准备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如何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一)计提秘密准备。一些经营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充分释放经营压力,以图未来财务状况得以迅速改善。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打着严格执行新会计政策的旗号,利用…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讨论的热门问题。尤其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计提“八大准备”,大大放宽了减值准备的计提的范围和标准。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成为企业调解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南方证券被接管,8家参股南方证券的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这一事件的分析,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两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何时计提、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等操作细节均未作出具体规定,这样给了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6.
八项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开始,我国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即老四项计提。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除要求上市公司继续老四项计提外,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新四项准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项计提的实施,有力地夯实了上市公司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上市公司业绩水分,逐步限制了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手段。但是,笔者认为新规定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尚不够彻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和摊销的基数尚不够明确,利润追溯调整后的结果是否被有关管理层认可等,最后,笔者提出八项计提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占的份额以及上市公司采用何种方法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提,笔者选取了2001年度资产减值总额排名前20名的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这20家上市公司2002年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与2001年度做了一下总体对比,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例,从管理防御视角探究CFO背景特征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后,CFO背景特征会显著影响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与男性CFO和高学历CFO相比,女性CFO和低学历CFO的管理防御程度更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更低;CFO的年龄越大、任期越长,管理防御程度越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越低。进一步区分资产类型和产权性质后发现,CFO背景特征对流动资产减值计提和长期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权性质下CFO背景特征对资产减值计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很多研究已发现减值准备的两种计提动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但本文发现,稳健性因素也能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同样的毁损情况下,"坏消息"公司将比"好消息"公司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时,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会影响减值类型的选择。扭亏和大清洗公司会采取各种类型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而平滑和管理层变更公司只使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且是不影响营业利润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原来四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基础上又增加四项减值准备。这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目的是为了挤出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化解其投资风险。通过对吉林省上市公司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吉林省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商誉计提减值可以较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商誉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但是由于商誉计提减值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计提减值准备的动机使得上市公司在稳健性的名义下仍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选择了2007-200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商誉减值计提的动因及其外部审计监管。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计提是基于其未来收益能力的下降而非盈余管理行为,商誉减值计提越多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这也从侧面进一步验证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国家颁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禁止计提的减值转回,以此遏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3~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直接以减值准备为因变量,采用TOBIT模型方法对新减值准则颁布前后公司减值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准则的实施使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变得比较谨慎,计提的幅度变小;无论减值准备与经济动因的关系还是与报告动因的关系,在减值准则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导致不同的利益集团受益或受损。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原有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及影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4,(14)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作为利润的“蓄水池”、历来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320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计提(转回)的减值准备在利润总额中比例的提高,公司的所得税税负也将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已经得到共识。按照商誉的取得方式进行分类,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予确认。合并商誉是指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企业对被合并企业的购买成本高于该被合并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企业更倾向于在盈利还是亏损的情况下计提商誉减值以及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后续盈利情况如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在实行的八项计提,其初衷都是为了尽可能挤去企业资产和业绩中的水分,防范经营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替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付账”,为公司管理层决策失误“埋单”,甚至借计提把“好货”贬值贱卖。由于所计提的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相应地计入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因此也就直接造成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下滑。恶意计提的显性影响是一些公司因对关联方欠款计提巨额坏账而导致业绩亏损。而隐性影响是追讨关联方占用资金的事没人再提,上市公司的资金就这样“人间蒸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韩延龄 《会计师》2010,(9):28-30
<正>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为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留下空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上市公司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利润,操纵会计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