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汇率干预是央行避免外部冲击、保持内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张,离岸和在岸汇率的联动势必影响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汇率干预指数的测算来反映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引入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建立央行反应函数,进而研究CNH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目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因此,本文继而以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货币离岸市场发展过程的德国马克为例,研究离岸马克汇率与德意志联邦银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关系,预测未来CNH将会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欣 《海南金融》2006,(11):66-67,80
外汇市场的短期波动,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其它方面。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常介入外汇市场,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这包括影响汇率水平、减少汇率波动性和影响外汇储备量。本文从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出发,着重论述了干预的方法及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指出我国外汇市场干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外汇市场的协同波动与联合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ARMA-GARCH,GARCH-M及EGARCH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及韩国199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实际汇率波动,及是否存在风险溢价和杠杆效应,结果发现:中国汇率波动最为平稳,而韩国汇率波动最大,并且存在显著的风险溢价和杠杆效应。我们另外考量了中央银行干预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发现日本中央银行干预最为有效,而韩国中央银行干预最为无效。此外,我们以BEKK-MGARCH模型检验中日韩三国的汇率协同波动现象,发现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汇率皆具有正向协同波动关系,而以日韩的协同波动持续性最为显著。若考量央行联合干预,则中日汇率的协同波动性将提高,日韩汇率的协同波动性将明显降低。此外,中日及日韩的联合干预对汇率协同波动有显著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4年至今,日元升值有其国内外因素叠加的原因。短期内日元汇率有望保持坚挺,中长期随着自身经济复苏程度的变化以及日本央行和美联储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日元汇率或将再度走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了汇率制度改革对于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印度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后,印度卢比对主要货币汇率弹性增加的同时,实际有效汇率维持了稳定,国际收支有所改善并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主要得益于汇改后印度央行加强了对有效汇率的干预。但另一方面,大量的干预也导致央行外汇资产急剧增加,包括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净国内资产大幅度下降,影响了干预的持续性和国内金融体系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印比较,文章针对中国的汇率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艺源 《海南金融》2021,(11):26-36
随着中国央行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基于预期管理的汇率沟通日益重要.本文采用预测价值检验法研究央行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2010年7月至2021年7月的研究区间按汇率波动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在五种判断沟通是否成功的标准下进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在人民币汇率呈单向波动特点的阶段,逆风向的汇率沟通在平滑标准下具有最强预测价值,即更易于降低汇率先前方向上变化的幅度;在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特点的阶段,汇率沟通在反转标准下具有最强预测价值,即更易于扭转汇率先前变化的方向;第二,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增强的阶段,央行强化人民币的汇率沟通在平滑标准下具有所有阶段中最强的预测价值;第三,2015年"811汇改"后,央行汇率沟通的实际成功率在各项标准下均未超过50%.  相似文献   

7.
外汇干预有效性评估历来都是外汇干预决策、实施及评估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对于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拟合央行外汇干预反应函数,构造出合理有效的工具变量,进而修正GARCH模型在评估外汇干预有效性中的偏误。实证结果表明,1993~2004年间日本央行外汇干预操作由侧重调控汇率偏离水平,逐渐向压制短期内剧烈的负向波动转移;虽然抑制或扭转了日元相对美元的中短期升值,但却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汇率波动,带来额外的货币风险。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02,(6):18-19
日本央行入市干预 世界目光聚焦日元 5月22日,东京汇市收盘之前,本已摇摇欲坠的美元突然飙涨.原因是当美元跌至123.51日元的7个月低点之后,日本财务省通过日本央行入市干预,卖出日元.东京一些交易员估计,干预总额至少达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加速,汇率波动加剧,为了稳定汇率波动、保证进出口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各国央行都进入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以干预汇率。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央行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在论证中明确了我国央行外汇干预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运用M—F模型分析了不同程度的跨境资本流动管制下央行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的效应,发现无论央行进行冲销干预还是非冲销干预,从长期来看都不影响实际汇率水平,即央行干预在长期是"中性"的,但央行外汇干预在短期内可以影响汇率水平。在充分分析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央行沟通不仅用于引导货币政策预期和宏观经济预期,还发挥着稳定汇率的作用。然而,相比于央行沟通影响利率和股价的研究,针对汇率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使用E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语义相似度对汇率波动的影响,试图检验央行沟通在稳定汇率方面的成效。本文实证研究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的提高会加剧汇率波动。这是因为,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越高,央行释放的新信息就越少,从而会阻碍预期引导、加剧市场分歧,最终引起市场波动。分主题的文本语义相似度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了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稳定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即当期或上一期语义相似度越高,语义相似度的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会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沟通语义相似度对汇率的影响在汇率升贬值以及近期是否实施过货币政策操作的情况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最后,本文对如何完善和实践央行沟通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从1994年1季度到2005年2季度的数据,运用一个多方程结构模型,对2005年3季度后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干预边界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仍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期间货币当局的干预倾向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过于频繁的干预并不利于汇率的长远稳定。从而指出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汇市干预必须以综合考虑基本经济因素和干预倾向而准确测算现实均衡汇率为基础,动态地把握干预边界,以使市场汇率不过分偏离均衡汇率,应逐渐降低干预频率,增大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弹性,根据市场汇率波动情况灵活地进行双向干预操作。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21%。2007~2008年间中国沿海数以万计的出口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经济现象显示人民币很可能已经升值过度,然而多数研究文献的计算结果却指出人民币升值还未到位。本文通过计算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和汇率失调表明,截至2008年底,人民币已升值过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元指数、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指数等问题作了一些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编制人民币指数、计算实际有效汇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已超过20%,2012年4月5日人民币中间报价6.3102再创新高。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的季度数据测算出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分析中国货币替代程度及降低原因,同时结合Eviews5.0软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增值会导致货币替代现象减少。但由于人们判断并做出一个理性决定时需要一个思考过程,且我国目前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货币当局控制。人们选择决定就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影响不会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灵活性的考虑,2005年7月,我国选择了参考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基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日数据,估计人民币货币篮子的影响权重及中央银行的干预规则。通过分析看到,直至2006年初才启动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并且是各币种逐渐引入干预规则,美元的影响权重逐渐下降,参考篮子货币的调整是积极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争端频发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外部环境,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内部环境,致使汇率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外汇风险传染危害性提升。基于1999-2018年全球50种主要货币,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模型以及静态与动态两类相关系数算法,分析了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及各货币风险吸收效应和外溢效应。同时,本文采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有关。全球主要货币总体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区制特征,且波动溢出与收益率溢出存在区制同步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是外汇风险传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释外汇风险传染,而资本账户开放将扩大外汇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构成方式、稳定程度及承诺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人民币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定量检验。通过对3年多来的汇率日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元在人民币参考货币篮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运用移动窗口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存在下降的趋势,美元权重缓慢下降,人民币相对货币篮子整体持续升值。通过对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发现我国货币当局对参照货币篮子的承诺水平并不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这一新制度下有了更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0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广西出口到东盟国家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不完全,广西出口商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省内企业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较小,而东盟国家竞争价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