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is paper tests the impact of risk and competition on efficiency i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over the period 2003–2013. Comprehensive types of risk-taking behaviour are considered including credit risk, liquidity risk, capital risk, and insolvency risk. Competition is measured by the Lerner index. The results are cross-checked using an alternative econometric technique as well as an alternative competition indicator.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by liquidity risk. They further show that greater competition precedes declines in technical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ese bank efficienc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ank diversification, banking sector development,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inflation and GDP growth rate. The findings also indicate that, compared to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have lower technical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2.
从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费用控制等方面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为消除原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原始变量进行变换,得到盈利性因子和流动性及安全性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固定影响的变截距Panel Data模型对国内13家主要商业银行1999~2008年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对效率的贡献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在费用控制和资产质量等方面对效率的贡献要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tatic effect of ownership and the dynamic effect of privatization on bank performance in China over 1995–2010, reporting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formance by private intermediaries –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 relative to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However, publicly traded banks, subject to multiple monitoring and vetting in capital markets, perform better regardless of ownership status. The privatization of banks has improved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revenue inflow and efficiency gains in the short- or long-ru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e positive long-run effect is more relevant and significant for banking institutions with minority foreign ownership. Moreover,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estimates interest income efficiency and non-interest income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ese banks are much more efficient in generating interest income than raising non-interest revenue, although the latter aspect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和利润率等指标构建新增单位资产利润率以及赫芬达尔指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增长效率间的内在关系以及行业竞争对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我国大型国有、股份制以及城商行存在表现出利润随规模增长的规模经济特性,但是增长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导致一些商业银行规模的外在不经济。同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监管实际提出了我国城商行的未来发展策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晞 《海南金融》2010,(7):10-13,33
2009年,不论国有、股份还是城市商业银行,纷纷挤入信贷扩张的行列,中国银行业集体陷入了战略趋同乃至模糊的风险、是否坚持信贷扩张、面临改革十字路口等迷思,给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甚至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本文试图解开这些迷思,为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同等条件下,高效率的贷款定价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本文将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分成两部分:将成本因素设定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投入指标,将风险和其他因素设定为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效率的指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效率。对中国33家商业银行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因规模优势表现出了较高的效率;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效率差异最大;在利率管制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及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庞瑞芝 《金融论坛》2006,11(5):10-14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8家三类商业银行2000~2004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三类商业性银行的效率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最低,并且呈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略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由相对最低转为相对最高。总体上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率无明显变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规模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改进DEA方法的我国银行业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改进的DEA方法和相关模型,利用最近3年的样本数据,测度了我国银行业最新的技术效率、超效率、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实证结果显示: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差距明显缩小;国有银行的超效率的排名的波动性比股份制银行小;利息支出与收入差距并不是影响银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效率,国有银行应通过缩减员工人数和固定资产投入规模来降低投入冗余率,股份制银行应通过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来降低利润不足率。  相似文献   

9.
运用投入导向型的DEA-BCC 模型,对东部沿海10省市36家样本城商行2008-2012年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近五年来样本城商行总体技术效率保持平稳,并呈较为平坦的“V型”变化趋势,样本城商行的技术效率并没有在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得到持续有效提升。进一步对技术效率的分解项目进行分析发现,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样本城商行总体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表明,样本城商行的内部管理能力亟待提升。此外,无论是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与样本城商行的规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大型城商行的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要优于中小型城商行,但是,中型城商行在规模效率方面略胜一筹,样本城商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倒V型”成本曲线。  相似文献   

10.
中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金融论坛》2006,11(7):54-59
本文运用DEA方法,采用中国与印度共32家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4家,印度28家)2004财年的经营数据,分析了其技术效率、纯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将中国与印度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成两组分别对三种效率做了对比检验。结论为两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值较高,但72%的银行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取得规模经济是两国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面临的选择。印度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效率稍微领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但在统计上却均无显著性。虽然印度总量资产远小于中国,金融发展历史久于中国,但从整体上来说,作者认为并不像有些文献中提到的印度银行体系效率要远高于中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参数方法存在权重确定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板数据的银行效率评价的非参数方法(BEE),同时构造了相应的数学模型(M-BEE)。然后,应用(M-BEE)模型对中国四家国有银行、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1-2008年的经济效率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八年间中国12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纯技术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规模效率缓慢上升,变化不显著;2006-2007年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整体上都有大幅提升;八家股份制银行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估计了江苏、山东、浙江三地19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2012年的技术效率,在对比分析的同时研究影响其技术效率差异的非效率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三地城商行六年来技术效率逐年提升,且浙江、山东五家城商行六年平均技术效率值位居前列,并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技术效率状态;法人治理结构是影响样本城商行技术效率差异的重要因素,适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及战略投资者持股与样本城商行的技术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两个维度衡量地方经济发展,在对地方性银行产权结构、贷款供给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我国67家地方性银行的数据,实证研究在贷款供给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不同产权性质的地方性银行是否具有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城商行与农商行在促进城市和非城市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地方性银行提供的贷款越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地方经济效率也越高。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国有与非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在贷款促进地方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弱于非国有控股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均能有效促进市辖区的经济发展,且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它们均未能明显促进非市辖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祝继高  岳衡  饶品贵 《金融研究》2020,475(1):88-109
基于2005-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本文研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然而,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更差的会计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财政压力大的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则贷款拨备率越低,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监管压力。本文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更全面客观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先进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向明  邓翔欧  藏波 《金融研究》2020,478(4):131-146
分析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化解中的政府手段和市场机制,对于下一步规范城商行营商环境、化解流动性风险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银行间的博弈模型,发现政府持股比例越高会增加城商行同业负债比例,进而提高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全社会资金需求不足,大型银行资金投放的机会成本降低,有利于城商行获得同业负债,但却进一步积累了流动性风险。其次,通过系统GMM对2011—2018年80家城商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说。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出政府行为边界,破除隐性担保,建立城商行资金内部定价机制以及完善城商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desig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shifting from the incurred credit loss model (ICL model) to the expected credit loss model (ECL model) on banks’ future stock price crash risk. We find that switching to the ECL model decreases the stock price crash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Inspired by Onali et al. (2021), we proceed with cross-sectional tes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portunistic incentive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and compliance costs and find that the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i) banks with less opportunistic incentives, proxied by 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and managerial ownership; (ii) banks with opaqu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proxied by weak internal control, weak board governance, low analyst coverage, and short auditor tenure; and (iii) banks with lower implementation costs, proxied by less day-one impact and higher levels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Channel analyses show that banks increase their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s and the timeliness of loan loss recognition, and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earnings and bank efficiency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ECL model. Overall, ou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flexibility of principle-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 influences banks’ stock price crash risk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that could be helpful to regulators and standard setter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及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数据,以金融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对股权结构、金融生态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国有性质、控制能力及股权集中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当分别分析时,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处于金融生态好的地区的城商行的绩效的影响为负,而对处于差的金融生态的城商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对大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为正向,对小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金融生态对大规模银行绩效的影响系数为负,对小规模银行而言系数为正,但是这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各种益处,但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诸如定价和境内战略投资者准入等等问题。目前而言,所存在问题亟待达成共识和得以妥善解决,从而实现双赢。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真正的蓝筹股在境外上市,不能不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悲哀和无奈。就人才而论,中国投资银行完全具有作为中国工商银行的保荐人的能力,他们所缺乏的是风险意识。商业银行上市是否成功,不能凭空而论,只能在运营中去观察。政策选择不能为上市而上市,更不能为上市而引进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