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中美金融关系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两国在金融政策博弈中的地位不对等。金融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中美金融关系失衡的调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不断为摆脱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依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从金融开放程度、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三个方面比较了中美间存在的金融差异问题,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中美货币供应量指标和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货币供应的总量增长、与经济指标的匹配和货币体系的结构效率差异等;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格局的变化,并与美国同类指标进行了结构性对比。通过中美两国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超发货币推动经济金融复苏的方式不可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引领经济金融转型是必由之路,而其中正确处理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是融资结构改善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探讨了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而比较了中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美国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并且分析了中美股利政策差异的公司治理原因,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和股利政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美金融界的交流是多层次的,它正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中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的往来,对两国经济、技术交流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美贸易失衡持续保持高位,人民币汇率水平承受着巨大争议。本文在回顾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人民币汇率变化、中美两国的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差异、国外对华投资、中美产业结构差异等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美单位劳动成本差异、中美储蓄率差异及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顺差都存在正向的影响关系。因此应正确对待劳动力成本上升、鼓励消费、改善中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经常项目统计系统。  相似文献   

7.
会计舞弊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舞弊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类似之处。但如果追本溯源,两国会计舞弊的形成又有质的区别。有效借鉴美国的治理会计舞弊的措施,就必须对两国会计舞弊的所处的经济背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美金融脱钩进程并未因美国对华贸易谈话“再挂钩”之表述而逆转。“脱钩”具有多重解释维度,然金融脱钩本质为中美主动打破两国基于美元体系业已形成的“出口一融资”相互依赖关系。美国利用美元体系加深他国对美元体系的脆弱性联结,又凭借自己对美元体系的较低脆弱性推进与他国脱钩。世界金融网络中心地位赋予美国“武器化”相互依赖关系的能力,实现对他国的有效监控、胁迫与制裁。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影响中企生产与融资,挑起汇率争,威胁断连金融基础设施,在边境后措施上谋求得利。同时,美国一方面设置投资禁令,打破美元流失而又要为履行国际货币债务人义务不得不过分量化宽松的循环,另一方面颁布明显针对中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基本切断中概股在美融资渠道。美国对华金融脱钩措施不具有充分的法律基础,应对美国可能的单方面金融脱钩是持久战,短期内仍应着眼美元体系内非对称性相互依赖,长期则应形成美元体系外自我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SVAR模型构建了中美两国金融状况指数来表征金融波动,其次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将其划分为繁荣和萧条两种状态,由此构建了反映两国金融波动同步性的协动指数(SI),最后用因子分析和门限回归分析了两国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中美金融波动周期长度接近,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非对称特征。中美金融波动协动性及其风险传导路径会随着外部冲击和内部矛盾情势的变化而变化。门限回归结果显示,贸易因子在各区制内均显著,是两国金融联系的基础。金融协动性较低时,汇率因子是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途径。随着协动性提高进入中等水平,资产和利率因子成为主导。当协动性到达高区制时,股票和房价等资产因子仍是两国金融联系和风险传导的主通道,但与调控政策相关的汇率和利率因子开始显现出对风险的抵御作用,相关政策协调有助于抑制风险传导。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多方面冲击。本文在调查中美关税对抗对广西辖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和GTAP模型实证分析关税对抗对我国和广西经济金融产生的冲击,得出以下结论:2018年以来的中美关税对抗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贸易造成了负面冲击,贸易条件恶化进一步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我国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所受冲击较大;行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通过金融市场活动进行传导,金融业的稳定性也面临挑战;此外,中美关税对抗对广西进出口贸易和贸易融资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后者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美国际收支演变特点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顺差不断减少 ,服务逆差日益加大 ,致使经常项目顺差急剧下降 ,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国际储备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靠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维持 ,这颇像美国国际收支的发展模式。本文经过深入分析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的演变特点及其国内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认为美国国际收支现有发展模式尚可维持 ,而中国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强化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美国和中国金融管制的演变路径,并对比两国金融管制变革路径的差异.对比发现,中国金融管制变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政府在金融管制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政府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为是金融管制政策变革的内在原因,中国金融管制的演变呈“渐进式”的特征,同时中美两国金融管制体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趋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对两国经贸领域的影响不断释放。本文在中 观产业层面,基于HS国际产品分类标准,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动态显性比 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美两国主要涉外产业贸易依存度进行测算,对两国外贸竞争关系、互 补关系及我国涉外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双方三批惩罚性关税清单 的实施对两国主要外贸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风险从贸易领域向我国宏观经济金融领域传导 的机制进行研究。基于上述影响及风险分析,参考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扶持涉税产业发展的配套 举措,对我国短期内有效化解贸易战冲击、长期内稳步推进涉外产业转型升级研提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健 《中国证券期货》2013,(8X):280-280
伴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两国的贸易矛盾也不断的积累,包括人民币汇率、反倾销,而知识产权争端,是它的一个突出表现。本文首先剖析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和实质,然后给出这种争端对中美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 R)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并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金融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双边贸易一直为世界所瞩目.本文从人民币"入篮"的意义以及中美双边贸易①现状入手,分析人民币加入SD R可能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金融系统中所蕴含的各类风险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债券定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金融系统呈现日趋明显的复杂性和紧耦合性特征,强化了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等风险间的互动,债券定价也深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公司债市场中,信用风险均是影响债券定价的重要因素,但是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有所不同。因此,与发达国家所需做的防止金融创新过度等工作相对应,我国仍应坚持适度创新的方向,通过金融创新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构建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因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呈燎原之势,我国这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在其影响之列。本文在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比较中美两国金融创新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金融创新的可控性、适度性和规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度演进:金融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分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从哈耶克的社会二元观出发,借鉴了诺思、纳尔逊、温特等人的演讲论思想,从理论上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金融经营体制的不同选择,提出了中国金融经营体制未来演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功新 《时代金融》2012,(18):276-277
近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世界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国经贸摩擦也成为两国政府和人民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将从重商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中美贸易纠纷并得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