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中期,从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始铸方孔圆钱秦半两,到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止,半两货币经历战国、秦、汉三代,流通218年,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资料显示:在秦惠文王二年颁布钱法、实行中央政府统一铸币之前,圆孔及方孔半两钱已在秦国地方城邑铸造流通.  相似文献   

2.
青铜铸造的半两和两甾钱,都是战国晚期秦用于商贸流通的货币,每甾六铢,两甾12铢与秦半两计量等同。在秦统一六国后。便退出了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即下令统一法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废黜了各诸侯国流通的各种钱币,将战国时期秦国流通的半两钱,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形态。圆形方孔的铜钱秦始皇确立全国统一流通的半两钱,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综观我国货  相似文献   

4.
秦半两     
《中国金融家》2008,(4):110-110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废除各国铸行的贝、刀、圜、铲,使我国复杂紊乱的币制统一成"半两"单一型钱币。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家》2008,(2):219-219
西汉的“半两”钱,因为几次改制和私铸,到汉武帝时已经很混乱了。汊武帝决定废除“半两”钱,便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停止使用半两钱。  相似文献   

6.
石俊志 《金融博览》2011,(15):36-3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即下令统一法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废黜了各诸侯国流通的各种钱币,将战国时期秦国流通的半两钱,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形态。  相似文献   

7.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止.这种以五铢为钱文的铢两货币前后行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铸、盗铸,五铢钱的版别纷繁复杂,是品种版别最多的历史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圜币主要流通于秦国以及与秦相邻的韩国、魏国的一些地区。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颁行“初行钱”,为圜币的流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到秦始皇时代,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诞生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之后,秦半两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伴随着秦始皇一系列强化统一的政策措施,迅速成为通行于神州大地的货币。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创建了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并实施中央集权体制。在此背景下,统一的货币制度开始建立。西汉在秦制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巩固和完善,最终确立了符合古代集权制发展与商品市场需要的货币制度,并持续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秦汉货币制度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即中央集中控制货币铸造发行权,这是保障集权体制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废止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钱币。既有图案,又有缀文的五铢钱与同时代的缀文半两钱,见之于出土报告和著录的却不多,钱上缀文超过八个字的五铢与半两钱,更是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11.
货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有着灿烂的货币文化,曾经对世界货币文化尤其是东南亚货币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货币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强大的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离不开特定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币制改革以后,秦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开始在中国流通并取得了独尊天下的地位,中国的币制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2.
半两钱是因何得名的呢?传统的说法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刀、布、贝等币,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辞海》)。  相似文献   

13.
“行钱”辨     
《史记·秦始皇本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复行钱。”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历来作为秦铸币史上的重要内容,对于前一项材料,学界很多人认为,这表明秦自惠文王开始铸造货币,或至少是固定货币  相似文献   

14.
西汉伊始,政府实行货币放铸政策,撤销盗铸钱令,允许官民同铸。鉴于高祖、高后五分半两特小轻薄的混乱现象,文帝企图改革币制,决定铸行新币四铢半两,不料适得其反,由于私铸者不顾官定质量标准,致使官私混淆,优劣并行。2008年金秋,笔者在张家川当地收集到8  相似文献   

15.
人类使用白银的历史悠久。考古学家在公元前4千年的古墓里发现了银器。公元前3千年古埃及法典曾规定:“一份金子的价值等于两份半银子”,说明当时银子已与黄金同时使用。我国用银历史始于4千多年前的夏禹时代。西汉武帝元狩 4年(公元前 119年)铸行银锡合金的“白金币”,有龙纹圆形、马纹方形、龟纹椭圆形三品。这是白银最早获得法定货币的先例,也是中国最早的币面上铸有图案的银千。东汉(25-220年)用银的记载较多,但却没有以银两记价的记录。到两晋时以银两表示物价的记载较多,且以斤、两计算。 具有钱币形状的“银…  相似文献   

16.
一、东汉早、中期货币东汉初年,社会动荡,货币紊乱,民间交易兼用半两、五铢和莽钱。建武六年(30年),公孙述在四川发行铁质五铢,甚至一些地方杂用布帛金粟。直到建武十六年(40年),才重新开铸五铢。建武五铢。钱径2.6cm,较西汉五铢轻,一般为3克,小的1.9克。铜略带红色,铸造精致,钱面平整,都有外廓,钱文  相似文献   

17.
江建敏 《西安金融》2004,(12):65-65
“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江户时代后水尾天皇公元1625年),是日本货币史上寿命最长、铸量最多、品类繁多的钱币,与中国贸易而流入的数量很多,故在安徽青阳的明清建筑遗址中屡见不鲜。由于古宽永(公元1625———1667年,特征是“宝”字二足相连称足宝)铸期、铸量短少于新宽永(公元  相似文献   

18.
杨槐 《青海金融》2007,(B08):30-35
“径寸二分”秦半两的称呼,来源于历史文献记载。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转引《古今注》云:“秦钱半两,径寸二分,重十二铢。”就其重量而言,鉴于战国半两和秦代半两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留给后人的半两钱实物,到司马迁写《史记·平准书》时已认识到“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了。至于什么是“径寸二分”秦半两,或者说秦时的一寸到底有多长,在一定范围内,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桂林不仅是一座有绮丽山水风光的旅游名城,而且是一座蕴藏着悠久货币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郡,即今日之桂林.唐置桂州,宋为静江府,元改静江路,明清称桂林府.历史上桂林曾长时间是广西的政治中心.延续至今,已有211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含属货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到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前1023年)纸币“交子”问世,混合流通的硬币和纸币沿用了3000多年。其版本、样式、规格、成色、成本、含量等等要素,几经演变,无不显示出当年社会经济与化艺术、综合国力与民族财力的基本状况。值得一提的是,硬币的产生至今,经过多少风残岁月,依旧是有它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