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 《时代金融》2014,(7Z):40-40
心理契约理论是当前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从心理契约的概念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通过综述,心理契约弥补了有形规章制度的不足,并且在管理成效上,丰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凝聚组织员工的责任感,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理论是当前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从心理契约的概念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对组织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通过综述,心理契约弥补了有形规章制度的不足,并且在管理成效上,丰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凝聚组织员工的责任感,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复博弈的心理契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初,心理契约这一术语被引入管理领域。当时,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们同样是决定员工行为的重要因素。之后,有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界定:一是以Schein(1965)等人为代表,他们把心理契约规定为组织和员工对交换关系的相互期望;二是以Rousseau(1989)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心理契约是有关员工和组织之间相互责任的个人信念.  相似文献   

4.
李冰  李阿娇 《中国外资》2013,(5):203-203,205
在知识型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资本的载体,自然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知识型员工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对企业依赖性弱,使得传统契约式约束方法不再适用。心理契约理论与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合性,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心理契约对激励知识型员工的作用。本文在心理契约、知识型员工等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利用心理契约改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理解与期望。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形成共识:作为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心理契约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然而,在企业中,组织和员工双方都可能出现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由于心理契约违背无论对员工还是组织本身,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企业管理者更应重视这一现象。心理契约违背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央确定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方针,为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构建高效协调的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农行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农总行党委决定按照“整体设计、有效对接、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改革。 为了让广大员工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我们约请了总行人力资源部机构管理处处长陈元丰为本刊特别就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综合改革问题,对农业银行实行人力资源综合改革的相关营景、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与改革密切相关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组织人事工作全局,本文联系农行经营管理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行情出发,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深入研究影响和谐农行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用以指导组织人事工作实践,为构建和谐湖北农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人事保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进步和时代发展,心理契约作为正式经济契约的一种有效补充,潜意识广泛存在于组织管理中,对组织与员工达成默契共赢具有重要作用,使得从心理契约视角来窥探员工激励优化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的新趋势。本文从心理契约和激励理论的研究分析入手,从权责、关系和发展三个维度总结了基层人民银行推进员工激励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员工思想动态调查和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了当前心理契约激励的潜在不足和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权责型心理契约、拓展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完善发展型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央确定的“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方针,为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构建高效协调的组织架构,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农行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农怠行党委决定按照“整体设计、有效对接、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改革。为了让广大员工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我们约请了恿行人力资源部机构管理处处长陈元丰为本刊撰稿,就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综合改革问题,对农业银行实行人力资源综合改革的相关营景、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与改革客切相关的先进入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了专题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农业银行作为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的改革定位给一波三折的农行股改拨云见日。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全行经营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加强县域农行员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战斗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员工队伍是进一步提高县域农行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近年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介绍心理契约的涵义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然后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的意义,最后论述有效运用心理契约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杨瑜  李志强 《金卡工程》2009,13(5):184-184
心理契约是管理领域新兴起的研究内容,是改善组织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和谐的心理契约对于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组织绩效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心理契约概念入手,通过探讨心理契约对于组织及员工的作用,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能够推动组织之间建立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实现组织与员工良性互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不断迎合时代的发展进行系统化的而改革,新经济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绩效管理理念,是为了协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个体力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也促使员工工作效率提升。绩效管理能组织提高员工绩效,开发员工个体潜能,增加员工的契约心理,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云飞 《草原税务》2003,(3):41-43
从一个单位或组织的角度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合理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实现组织岗位与员工的合理匹配,并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  相似文献   

15.
秦欣 《金卡工程》2009,13(7):179-179
我国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知识型员工与企业之间构建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心理契约理论,从心理契约构建的两个阶段,心理契约的三种类型分析了民菅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农行推进商业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县级农行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改革时期的思想状况,正确引导员工思想和行为,对于整合人力资源,激发员工潜能,整体推进农行商业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促进农行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改革时期农行员工思想状况特征近几年来,农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包括业务经营机制再造和管理体制重构在内的商业化改革,对员工经营、管理观念的调整和意识形态的震荡是深刻的。综观县级农行员工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是积极性的,对改革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高组织业绩、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手段。农发行在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的原则,把员工培训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增强企业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金融企业的"第一资源"。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是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搞好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在金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能否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是金融企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金融企业,特别是农行而言,员工的结构和素质不能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农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省分行人力资源改革步伐,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省分行本部组织架构改革为标志的全省农行人力资源改革正式拉开序幕。3月2日下午,省分行召开了本部组织架构改革动员会。省分行本部副科以上干部参加了动员会。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视客户心理契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客户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消费过程中最直接、最敏感、最集中的心理活动,重视客户心理契约有助于银行员工认识客户消费心理,增强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