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月1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系统上线的通知》(下称《通知》).并于4月24日正式推出外汇掉期交易、届时有54家会员单位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外汇掉期交易。这意味着自去年8月央行放行外汇掉期业务并颁布相关规定以来,基于市场会员之间的外汇掉期业务正式推出.  相似文献   

2.
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的式推出.对于推动我国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推出十个月以来.市场的活跃程度仍显不足,随着国内各参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认识的增强,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必将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3.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量中,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即期产品的交易规模。我国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在中国银行试点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探索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其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一直很小。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给市场传达人民币浮动的信号,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外汇产品创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是遵循着远期结售汇.掉期交易,外汇期货期权这样的步骤向前推进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第一层基石。人民银行于1997年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经2003年和2004年两次扩大试点,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截至2006年4月底,有50家中外资银行进入远期结售汇市场。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是其他衍生品发展的参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2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商品交易所推出包括英镑、法国法郎、日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以来,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交易品种迅速增加,据国际金融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已高达1200多种,这些衍生产品在原生金融产品基础上组合再组合,衍生再衍生,形成了全球巨大的衍生产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近期,外汇局先后发布《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前者是在银行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后,又向客户市场的拓展;而后者的推出,则使目前人民币外汇市场形成了即期、远期、掉期、期权完整的产品体系。新政得到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7.
1995年巴林银行在衍生交易损失数亿英镑而破产,交易主管里森也因此锒铛入狱;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巨额亏损而遭破产重组。2000年以来.国内以外汇结构性存款为主导的外汇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因其高收益性.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衍生产品给大众这样的印象:它是一种投资产品.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十分复杂,风险难以控制。事实上衍生产品的发展源自规避风险,它是一种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风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产品简介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的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管理价值,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一直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发展速度。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开始从事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对投资者个体而言,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管理,并且提供了投资的多样性;对社会而言,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发现…  相似文献   

9.
李恪 《中国外汇》2009,(15):20-2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我国外汇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版)》和人民币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净额清算制度相继推出,FX2009外汇交易系统也顺利上线。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创新一小步,都是发展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0.
孟阳 《中国外汇》2013,(16):36-37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更加多样化的交易策略,可从单纯锁定汇价点位调整为锁定汇价点位与锁定汇价区间相结合。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加快发展,交易品种日趋丰富,银行针对企业客户,在市场上相继推出远期、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三类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各类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累计交易量为3.04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7.2%。但与发达经济体和一  相似文献   

11.
白琳 《中国外汇》2011,(8):32-33
2011年3月1日,美国银行上海分行与一家亚洲食品行业跨国公司签署四笔外汇人民币货币掉期业务合约,成为该行首笔对客户的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货币掉期"这个衍生产品名称在3年后再度闯入公众视野。货币掉期作为一种中长期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这与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有着很大关系。习惯上大家认为,金融衍生产品蕴含着大量风险.因此对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慎之又慎。其实,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产生的风险通常不是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导致的.而是由参加交易的机构错误的市场交易行为造成的,其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机构往往具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外汇衍生市场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何借鉴国外数十年来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交际情况摸索探讨出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台我国国情的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及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旨在通过介绍国外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事件     
工商银行达成首批人民币标准科率衍生产品交易 11月3日,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中心正式推出人民币标准利率生产品首日,中国工商银行顺利达成了首批人民币标准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报价量与成交量位居市场前列,对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支持标准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11月5日)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金融机构从事与外汇、股票和商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场内衍生产品交易,应遵守国家外汇管理及其他相关规定。”但是目前涉及衍生金融产品的外汇管理规定寥寥无几,且适用范围很窄,也没有与境内外汇衍生产品场外交易相关的规定,这就使银行和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无所适从,有必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外汇掉期交易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外汇掉期市场就得以迅猛发展,全球外汇掉期日均交易量从1989年的19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9440亿美元,从1995年起,全球外汇掉期交易的日交易量已超过外汇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至2005年末,分别为外汇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日交易量的1.5倍和4.5倍。  相似文献   

17.
代客外汇衍生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交易规模有限。据统计,目前山东省商业银行代客外汇衍生交易约占全省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总额的5%左右,与对外贸易和外汇收支规模相比,代客外汇衍生市场交易规模极其有限,反映了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8.
从开展银行间外汇即期交易,到发展外汇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等衍生品业务,再到实施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等,目前我国已围绕人民币外汇交易建立了基本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然而,伴随我国对外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实体经济对外汇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拓宽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有必要继续深化外汇市场、推进外汇衍生产品创新。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深入探讨发展外汇期货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意义和作用、部分金砖国家发展外汇期货产品的经验等,以期为我国拓展外汇期货产品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令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3月1日实施。按照《办法》的规定.金融机构申请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应当向中国银监会提供衍生产品交易的会计制度。由于一直以来我国衍生产品交易发展受到的限制,所以会计制度设计和规范基本上是空白,这就提出衍生产品会计制度设计的急迫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订立统一的金融衍生交易标准、秩序与协议,ISDA 协会(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成立后,致力于推动国际协议的发展完善,ISDA 主协议已经从1987年、1992年ISDA 主协议,发展到2002 年ISDA 主协议.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 年3 月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2009 年版)(下称"NAFMII 主协议")以涵盖境内市场参与者间叙做的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