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这与我国政府职能转换、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以及政府监督制度所带来的对政府会计信息更高的要求相抵触.本文在对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比较以及论述权责发生制改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OECD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总结了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对于我国政府转型、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提高政府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在借鉴OECD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会计改革方面,我国政府发现权责发生制对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利影响,从而引用了权责发生制.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政府会计信息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政府会计部门愈加注重对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本文对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困难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帮助政府会计部门更好地开展会计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路径选择以及改革中的难点,并提出了推进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可行性的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评估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可行性并拓展相关研究领域,我们对我国预算会计信息的编报者和使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行收付实现制基础预算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种种问题,这已成为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动机之一;权责发生制基础预算会计信息质量明显优于现行预算会计信息,因而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应是有益的选择;改革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势必产生改革成本。编报者和使用者对待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是可行的,因为改革的收益大于成本。改革的成本与收益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所以相关决策者应注意改革方向、方式以及时机的选择。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武 《海南金融》2011,(8):22-25,39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改革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识.而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等,均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政府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制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从...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收付实现制在政府预算和会计中一直占有绝对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现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体系的剖析,结合新的会计环境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按照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就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会计一直以来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原则,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从而对政府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建议实行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政府会计改革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由于我国的政府会计信息仍然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所以本文深入研究了政府会计信息的各类使用者,并对其信息内容需求和质量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需求导向型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建议,以促进政府会计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西方发达国家相应推行了政府会计改革.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不同,发达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容和方式也各有侧重.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3个国家政府会计改革内容进行梳理,结合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对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崔祥丽 《中国外资》2013,(20):165-165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与财政预算各项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得到完善,包括政府收支分类、国库管理以及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等。这些体制的改革很大的揭示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不完善,在这些改革体制的环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需求,因此会计信息与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够完好无损的得到提醒。权责发生制已经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的必走向。我国对单位体制改革存有高度的重视态度,这就推动了权责发生制的广泛应用。本文探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与逐渐性。  相似文献   

12.
郁燕 《投资与合作》2014,(12):122-122
会计确认基础是服务于会计目标、系统并且规范的产生和传递会计信息的一种制度。我国事业单位一直为了方便政府的预算管理而采用收付实现制。但伴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逐渐深入改革,收付实现制越来越不适应改革的需求。而且更多的经合组织(OECD)国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基础并获得了突出的效果。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已经迫在眉睫。对此,笔者将首先阐述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相关概念,随后浅析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并对推行权责发生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其信息使用者的合理使用对政府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财务分析体系是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的信息来源,它与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政府财务状况的评价以及生成财务决策紧密相连.然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较滞后,研究期限尚短,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扩大,政府会计报告系统仍需加强改进措施.在考虑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推动我国政府会计实现改革值得会计人员探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这不仅难以满足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而且也不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更与我国已经推行的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并对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4,他引:103  
本文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 ,将会计改革所涉及的经济实体分为以下三类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如政府、股票市场、银行等 ;会计信息的供给方 ,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企业、各类中小企业等 ;会计信息的监管者 ,包括政府监管与民间审计市场。此外 ,本文还简单描述了我国会计信息的供给资源 ,并初步分析了这些经济实体的行为特征 ,及其对我国会计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文章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政府会计改革提出的要求 ,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加强等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 ,提出了当前加大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还介绍了政府会计标准方面的国际惯例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国际协调的问题。最后 ,文章就如何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出了若干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而未来的政府会计既要为政府制定政策、进行绩效评估提供信息,同时更要为纳税人提供有关整个政府财务的信息。因此,未来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向政府会计模式转变。而要建立政府会计模式,必须明确基金会计的改革取向,推动我国政府会计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已经确定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和相互协调的改革路径。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组成的二元结构下,以传统"价值法"理论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将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本文以"事项法"会计理论为基础对政府会计对象和政府会计信息整合进行技术改进,提出政府会计"双核"技术模型,旨在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对分析宏观政策效果,提高央行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而准确的会计信息源自完善的会计标准。近年来,在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下,基于国际会计标准的央行会计标准日益通行。本文从央行会计标准的内涵着手,通过借鉴国际通行的央行会计标准,重点分析我国现行央行会计标准的不足与改革必要性,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会计标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君明 《中国外资》2011,(21):40-41
为适应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已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预算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政府预算功能的根本性变化,也是一项技术改革。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强化政府会计责任,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及财政信息的准确性,减少政府财政支出,更能提高政府机构管理效率。本文着重分析了预算会计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我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