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家庭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提高,且对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商业健康保险配置主要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缓解由支出不确定性、主观健康不确定性和客观健康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配置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特征样本家庭中存在明显异质性,在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背景风险较高以及所在城市金融可得性较低且受到金融排斥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社会民生不等于政府民生,需要各方的责任分配。民生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居民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刚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是居民消费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考察商业保险与民生财政构成的社会民生系统对居民刚性消费的影响,诠释商业保险在社会民生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得出:长期商业保险的发展对社会民生保障起到了有利的补充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明确商业保险在社会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商业保险供给和合理划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承担范畴。  相似文献   

3.
税收制度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效应、消费挤入或挤出效应、消费预期效应和消费环境效应这四个方面。因此,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应以税收制度创新作为重要的动力机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同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结构;重视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功能;加大发挥所得税和财产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并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产业化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成为推动现代消费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普惠效应有利于促进居民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但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影响金融可及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占比41.7%,而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内需不足的核心在于居民消费不振,而居民消费不足的短板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严重滞后。与西方消费者以及中国城镇消费者不同,中国农户消费模式表现出短视、阶段性特点,储蓄动机强而消费动机弱。农村群体性消费习惯初步形成了这种消费模式;并在体制变迁引致的农户收支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缺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成了农户居民"跨时消费、代际传递"消费模式。实证的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收入、不确定性以及信贷约束几乎解释了农户居民消费函数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一国汇率变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已有研究分别从汇率影响消费的渠道与机制和影响效应两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汇率通过贸易渠道中的汇率价格传递机制、就业与收入渠道中的出口利润分配与工资价格机制和金融渠道中的资本流动和财富机制影响一国消费,而汇率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都不确定,且汇率对消费的各种影响都存在动态差异和结构差异。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适用于中国经济现实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尹志超  仇化  潘学峰 《金融研究》2021,488(2):114-132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住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家庭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房奴效应”降低家庭消费。因此,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检验了住房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可能渠道。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显著改善了家庭消费结构,住房资产具有财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财富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和拥有住房数量的差别均会对住房财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本文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发挥既有住房财富对平滑家庭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家庭消费增长,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推进家庭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总体水平较高,在"政策市"的背景下,"重投资出口、轻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的不稳定性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文在理论上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由此得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时应注意经济冲击对消费的影响,保持政策的系统性与稳定性;考虑增收政策和消费政策的有机结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朱铭来  奎潮 《保险研究》2012,(4):103-111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走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立足于保险学和消费者理论的基础,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医疗保障体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居民消费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大于新农合医保,商业健康保险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防性储蓄研究框架,通过建立纳入不确定因素的效用函数模型,分析了寿险产品中年金产品和非年金产品影响消费内需的机制及效果,并对2010年中国各地区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寿险业发展和消费内需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本文的研究表明,寿险业对于消费内需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风险汇聚"和"损失分担"的机制,消除居民面临的损失、收入、支出以及寿命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现期消费。因此,寿险业对于消费内需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商业保险购买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且该影响对于低年龄段、低收入以及东部地区的家庭更显著。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进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同时,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为进一步甄别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理解幸福的深层本质、推动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然气供给预测及价格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几年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并且已经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作为一种可耗竭资源,天然气产量也存在峰值,根据本文预测,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将大约在2018年达到峰值。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刚性增加,天然气消费仍旧会有较大的增加,因而在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将面临大量进口的局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天然气的大量进口,将会对国际天然气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仍旧以政府指导为主,大量的进口不仅直接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价格改革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本文还进一步使用宏观政策工具(CGE)模拟天然气提价的宏观经济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在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小,因而对宏观经济各变量的影响较小,但由于主要消费部门是居民部门,因此对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影响较大,因而需要采取渐进的改革方式,同时配合一定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支农政策工具之一,除了起到农业风险管理作用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等效应。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路径,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我国各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作为外生冲击,利用2000~2016年的省级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农村居民收入以及收入结构的长期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并且有助于区域内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提高,这一效果随试点时间推进不断强化。此外,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对于城乡关系的间接效应,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不大,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明  郭姝辛 《保险研究》2011,(11):12-19
促消费、扩内需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这意味着要减少居民的未来风险,提升其消费信心。保险业作为防范个体及家庭风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保障消费计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利用1985年-2009年保险市场和居民消费层面的年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现实作用,研究表明: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7.
黄家林  傅虹桥  宋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58-76
促进消费对我国稳定经济增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地级市层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时间差异,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大病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病保险使家庭人均消费显著增长了约6%。使用了事件分析法、置换检验、改变回归样本和控制变量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仍保持一致,且这一效果在期初住院率高、储蓄率高以及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更明显。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大病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三种可能影响渠道,发现降低家庭对未来医疗支出风险的预期是大病保险促进家庭非医疗消费进而影响家庭总消费的主要渠道,印证了我国居民对高额医疗支出的担忧是影响消费意愿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对于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世代交叠(OLG)模型和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预期寿命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的缴费率、覆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是城乡居保统一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缴费率与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交互作用;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较为平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建议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巩固和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明确政府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基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格局,但通货膨胀高企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及时调整货币政策,遏制房价、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稳定了经济增速,降低了经济金融风险。2011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消费,积极应对通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此背景下,保险业应科学判断行业发展形势,加快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铭来  仝洋 《保险研究》2020,(2):82-101
本文基于经典商业健康险需求理论的价格弹性模型,分别利用天津市调研数据和中山大学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测算了按收入分层的商业健康险需求价格弹性及商业健康险的消费结构。并基于上述测算结果,通过数据库对接推算了全国商业健康险的需求价格弹性和税优政策的预期效果。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商业健康险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22,在当前的税优政策下,个税税改前后,税优健康险的预期年保费规模分别为16.54亿元、6.09亿元,由此带来的年税式支出预计将分别达到2.47亿元、0.69亿元。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对税优健康险未来的政策调整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