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款期限错配情况的调查近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政策、贷款需求结构、经营效益考核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县域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经营活动日趋活跃及通胀预期引发的存款活期化,使其资金来源越来越不稳定,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以单县为例,分析了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成因及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受宏观经济政策、贷款需求结构、经营效益考核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县域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经营活动日趋活跃及通胀预期引发的存款活期化,使其资金来源越来越不稳定,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日益严重。本文以单县为例,分析了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成因及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辖内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期限错配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由于受到资金分流、政策导向、投资消费方式、贷款需求结构、经营效益考核、贷款经营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日益上升,资产负债期限失衡日益严重,流动性风险日益聚增。为此,笔者对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蒋东利 《金融纵横》2007,(23):30-33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是金融体系潜在风险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随着国内政策经济环境变化,资产负债"双重错配"现象逐渐显现,成为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运行中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文以连云港市为例,阐述该市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双重错配"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潜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之一,期限错配对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中的不稳定影重大,本文通过研究海南省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原因,分析其对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期限错配的现象,错配问题会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稳定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波动频率增加,又加上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运用久期模型验证存贷期限错配将加剧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贷款利息是金融机构从工商企业等借款者经营运作利润中分取的一部分收益.人民银行每次调整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可直接作用和影响投资和消费等其他经济变量.本文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廊坊市基准利率及贷款期限对贷款实际利率的影响,对了解廊坊市银行业贷款利率变动情况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县域金融机构由于受外部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仍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本文从功能错配的角度来探讨县域金融脆弱性,以铁力市为例,分析金融信贷错配、期限错配和效能错配与县域金融脆弱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原因并探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研究》2011,(9):78-7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央行和银监会都对银行监控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屡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有利于限制存贷款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程度,降低“货币乘数”,贯彻货币政策的意图。但在贷款依然是存贷款金融机构经营获利的主要方式、金融监管要求存贷比不得超过75%,1年期存贷款利率明显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种类和规模相当有限等条件下,如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影响存贷款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安排和资金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金融》2008,(3):75-75
近年来,央行频繁参与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置,该行为的理论支撑在于其“最后贷款人”功能。所谓“最后贷款人”其一是指央行是基础货币供给的源头,其二是指央行在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且没有任何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里包含两层内容:首先,央行贷款应基于因资金期限错配等原因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银行,而不是经营亏损的“坏银行”。  相似文献   

11.
《金融纵横》2005,(11):3-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存款快速增长,贷款投放不足而出现大量存差.而大部分存差又通过上存流向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国内银行业主要依靠经营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的现状下,这些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却出现与贷款变化趋势背离的现象:存贷比逐年下滑,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顺周期性与传染性,有必要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通过测算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占比很大的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是2013年"钱荒"事件发生的重要导因的结论。采用适当的变量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能够识别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因此,应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外部控制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控制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本文主要以农信社为例)受“年初放、年终收”传统经营模式的惯性影响,加之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失衡、管理和监管监督不到位等主客观因素叠加作用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形成了信贷员“青睐”、经营者“默许”的“借新还旧”等贷款操作“潜规则”,致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置换纵向呈现常态化、横向存在普遍性。从长远来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沉淀”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月玲 《西安金融》2007,(12):55-56
近年来,哈密地区金融机构存贷差逐年拉大,“贷款难”与“难贷款”现象并存,资金供求矛盾愈来愈突出。本文通过透视哈密地区存贷款差额形成的成因.从切实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加大社会诚信建设宣传教育力度、改善司法环境、加快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多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山东省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存贷款强势增长,贷款期限结构趋于合理,存贷款错配问题得到缓解.票据融资发展较快,信用总量创历史新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旺盛的资金需求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企业存款增势疲软、票据融资大起大落等现象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仍以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存贷款利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当前央行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信贷规模控制,许多借款人怕还上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困难,于是到期不愿归还,致使贷款到期收回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降息将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降息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改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此次降息鼓励居民扩大即期消费,促使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融资难是制约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短贷长投”则成为民营企业应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这不仅对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经营业绩构成隐患,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合二十大“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18 392个样本观测值,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路径,提高银行放款意愿,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三,转型前民营企业违约风险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或者经营成本越高,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果越显著,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逻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中长期贷款超常规高速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长期贷款存在超常规高速增长、存贷款期限结构匹配失衡、贷款区域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高、房地产贷款占比过高等矛盾,其原因表现在:中长期融资严重依赖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商业银行对地方支柱企业、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的偏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缺陷、城市建设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快速增长等。而且存在五大隐患:期限结构错配风险、审批管理风险、房地产风险、利率风险、政策性风险,因此,要切实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黑龙江省经济呈现“速度较快,效益较高”的局面,金融平稳运行,存贷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从全省金融统计数据看,存在着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引起我们对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的深层次分析和思考。一、存在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贷款少增特别是短期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