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依据2005—2018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和先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考量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两业融合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产业集聚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和地位的影响存在差异。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其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两业融合对中国先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正向影响仅在中高分位点显著,对其地位的“倒U”形影响在各分位点均显著,并且在高分位点的影响更大。鉴于此,应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合理利用FDI的溢出效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持适宜的资本深化态势以及有序推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2.
扩大关键设备进口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下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Kaplan-Meier分析和PSM-Cox模型,考察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关键设备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微观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进口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延长了企业出口生存时间。异质性检验发现,进口工业机器人对非国有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退出风险削弱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进口工业机器人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出口多样性和出口产品质量三个渠道降低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出口持续时间。本文研究对主动扩大进口战略下实现扩大出口、提高出口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彭水军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21,497(11):22-40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生产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国内产品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以及国内市场化程度对贸易开放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其次,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强度较大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对出口强度较小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抑制了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够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非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我们还发现:(1)市场化主要通过商业存在(FDI)渠道调节服务贸易政策效果;(2)服务贸易开放对国企以及非东部地区中的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对非国企以及东部地区的非出口企业的不利冲击更大。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使用替换变量等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当前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需要同时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并协调国内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开放。  相似文献   

4.
邱虹宇 《中国外资》2012,(24):237-237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有巨大上升空间,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大机会。但是,我国机器人单体及其部件受制于外资,工业机器人企业依赖于集成商模式。期待我国机器人产业链配套的完善,最终实现机器人单体的规模化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5.
业财融合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相互协作,将其引入到企业内部控制中,可实现财务与业务信息高度共享,强化企业关键性的内控活动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本文从分析目前业财分离的内控缺陷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入手,对业财融合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其中国有企业在发展经济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国有企业必须更加有效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财务管理方法,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新时期需要企业实现财务、业务和信息技术三位一体发展,加快财务人员转型,不过在当前国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本文从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意义入手,讨论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问题,希望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陕西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层次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如何提升“两化融合”的层次是决策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陕西省工业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等角度分析了“两化融合”影响因素,并结合信息产业的特征,认为信息业企业将是陕西省促进“两化融合”的促进力量,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陕西省“两化融合”层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何欣  陈华 《保险研究》2015,(4):22-34
本文选用16家寿险公司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寿险公司退保率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中本文考虑了“财务危机效应”、“替代效应”和“支付贬值效应”,微观因素中本文考虑了各寿险险种的占比和保单质押贷款额两个变量。实证结果显示:在宏观经济因素中,本文的结果无法支持“利率替代效应”,“财务危机效应”中失业率对退保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支付贬值效应”中,退保率随着通胀率的上升而上升,并且影响显著。在微观因素中,只有分红险占比对退保率的影响作用显著,其他险种对退保率影响不显著。退保率与保单质押贷款额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18,452(2):118-134
海归能否促进母国企业的出口?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海关贸易数据以及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的合并样本,系统评估了海归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归对企业出口产生了积极作用,并且上述正向的“出口拉动”效应在样本期内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进一步,我们考察了地区制度环境的重要性,发现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海归对企业出口的促进效应。最后,行业出口质量的动态分解表明,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质量提高的贡献高达54%,其在海归促进行业出口质量提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海归“出口拉动”效应的存在,对我国有效挖掘海归在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指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试验区内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分析得出,试验区内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企业绿色转型有所促进,但其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未达预期。本文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效应评估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和直接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耦合协调理论,依据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遴选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系统内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略滞后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水平呈缓慢增长趋势,达到初级协调阶段;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两业融合水平发展不平衡,呈“东高西低”分布特征;生产性服务业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胁迫因素”,先进制造业规模因素和薪酬因素是制约耦合效应发挥的“约束因素”。鉴于此,应打造两业融合载体,增强两业发展活力;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业融合区域联动;优化要素投入,发挥核心要素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属于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工业企业整体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不仅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使用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还能够通过财务管理对加强业务管理,促进业财融合,为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因此,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在有关方面加强研究投入。本文在研究中,分析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需求,总结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不足,提出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为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高质量、高价值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琪 《金融纵横》2020,(7):89-94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有待进一步缓解,商业银行需要着力探索为小微企业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金融服务。本文认为,业财融合能够强化财务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参与度,实现更精准的贷前评估、更及时的贷中控制、更有效的贷后分析,商业银行应推动财务管理与小微业务的加快融合,从平台搭建、技术应用、模型使用等多个维度高效改善小微企业的服务模式,精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通过率先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着力从税制上逐步消除重复征税问题,促进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平稳、顺利运行,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有序拨付。随着“营改增”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税负究竟是减轻还是加重、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影响如何等,便成为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青浦区为例,结合对交通运输业、研发和设计服务及鉴证咨询服务业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探讨本次“营改增”试点政策的效应和当前面临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某集团为了深入贯彻两区建设及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指示要求“建设围绕产业定位构建各具特色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围绕北京上级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科技服务产业,在面对崭新的发展规划、外部高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内部管理改革的多重压力下,积极调整经营发展模式和财务管控机制,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不断促进业务与财务的互动与融合发展,进行管理会计应用探索,形成“一四二一”管理会计建设体系,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促使会计职能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从后台部门向业务前端拓展,促进财务转型发展,做好经营参谋实现业财融合,助推战略落地引领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6.
邱娜 《会计师》2021,(3):33-34
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形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将“业财融合”作为基础,实现了财务管理结构和流程的全方位优化.本文分析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问题,并提出建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议.期望能实现企业财务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以此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和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业财融合对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探索使用业财融合模式,以此来谋得企业更高质量的发展。企业应用业财融合的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应用业财融合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业财融合。本文针对业财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企业的业财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稳步发展并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业财融合作为企业保持经营活力、提升经营效率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也在逐步深入。但是,目前的会计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还存在着碎片化、个体化,系统性不强以及会计人员理念与素质与融合要求差距较大等问题。对此,本文对会计信息化和业务融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分析其功能作用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同时,指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促进业财融合的实施重点,希望可以为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但是,就我国部分地区的工业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现状来看,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对工业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总思路、现状,并提出二者融合及促进工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和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与企业债务融资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公司个体效应和其他影响因素、使用替代变量、划分子样本进行考察,并在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其债务融资能力呈正相关,企业的创新每增加1个标准差,其债务融资能力增加7倍标准差。这表明企业创新不仅促进其生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企业的财务运转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