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是: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的弱质产业,经营风险大;农产品在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性;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挑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资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财政投资农业的总量不足;财政重视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忽略了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无约束性,挪用挤占现象严重;政府对农业投资存在明显随意性.政策取向应是:加大政府农业投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的增长;改进财政支农方式,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快农村费改税的步伐,减轻农民负担;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支农投资的职能范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三农"倾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一、现阶段财政支农的发展现状我国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  相似文献   

3.
试论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相对于财政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管理而言的,它是将财政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各种支出资金整合使用、整合管理,以期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支持效果。中国人世后,按WTO贸易规则所倡导的,增强农业财政政策的规范统一,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规范农业支持和保护方式,提高农民的参与水平,对于提高财政支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利用WTO农业协定和入世谈判协议允许的农业支持政策及时调整政府收支分类和农业支持结构。按照WTO规则,建立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实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改革,对于解决人们所关注的“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农业司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全局,开拓创新,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落实财政支农政策,突出支农工作重点,打造财政支农亮点,创新支农体制机制,强化支农资金管理,从六个方面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年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财政支农方式,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是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政策工具,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岷 《中国财政》2012,(14):36-37
近年来,贵州省财政支农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和服务"三农"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突出重点抓关键,创新支农体制机制,加强支农资金监管,财政支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十二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农业财政工作水平,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支农支出规模与支出增速两个效应测度相结合,在C-D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1978-2011年度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对加入区分支农支出增长速度的虚拟变量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不同支农支出增速下的支农政策的效应有显著差异,支农支出的政策效应被部分抑制,应使农业支出速度与农业禀赋结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实现"九连增"。"米袋子"充盈了、"菜篮子"丰富了,这是城镇老百姓对于农业快速发展最直观的体会;生产条件好了、粮食打得多了,则是种粮农民对财政支农政策最深刻的感受。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把促进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软件"水平,持续改善农林生态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地方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与之相对应,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重点则主要体现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支农资金的整合和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广西历年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情况,运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扩大广西金融发展规模和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短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长期反而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广西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和推动做大金融规模的同时,要调整金融支农结构,不仅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户,真正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完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资本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看似完善的金融体系没有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未能有效地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指出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完善我国农村金融资本支持体系,提出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资本支持体系的主体,使农业发展银行成为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有力支柱,引导商业银行为农业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支持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支持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障碍因素及其制约原因。提出了创新金融市场机制、准确定位金融机构、强化农业信贷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若干对策建议,重构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掀起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将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二者的改革与创新相互结合、相互统一,发展农地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地票交易、农地承包权证券化等多样化农地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可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在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高"三农"领域的金融可得性。目前,中国在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上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绿色农业的标准尚未统一和规范,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的范围不够明确,缺乏针对绿色农业融资主体的信用体系,缺少绿色农业供给端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绿色农业消费端尚待进一步激活。要解决以上障碍,需农业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模式。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战略,在农村的金融供给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近年来政府为改变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对农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这种“政策反向”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文章首先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影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不足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统筹各类强农惠农资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2010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以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调节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效率展开静态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影响数字普惠金融调节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调节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效率较高,但是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支出水平、互联网普及率与数字普惠金融调节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与数字普惠金融调节城乡居民福利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合理配置数字普惠金融资源、政府适当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组织不全;支农有限,资金外流严重;服务落后,效率低下;民间借贷受到管制;农业保险"缺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