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财政透明度作为地方政府信用的体现,会影响评级机构对城投债的信用评级,然而鲜有文献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12-2014年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财政透明度对城投债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财政透明度越高,城投债信用评级越好。进一步地,城投债规模越大,财政透明度与城投债信用评级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城投债存在信用担保,会弱化财政透明度对其信用评级的正向影响;另外,城投公司的偿债风险越小,财政透明度对城投债信用评级的正向作用越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够提供财政透明度与城投债信用评级关系的经验证据,而且可以为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娉  李博 《南方金融》2015,(2):72-82
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是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要求,而微观主体的预算软约束已经成为影响利率传导效率、阻碍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障碍。本文以1997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发行的城投债为样本,研究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预算软约束对城投债发行定价的影响,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就此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然是典型的预算软约束主体,利率敏感性不足;城投债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城投债评级特征对发行利差有重大影响;市场参与者对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有明确的预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10-2020年270个地级市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配置降低了东部地区城投债发行利差,提升了中西部地区城投债发行利差;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地资源配置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效果更加明显;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对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投债利差的机制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的弱化效应,中西部地区的强化效应;将城投债分为具有第三方担保与无担保城投债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资源配置仅对无担保城投债发行利差有影响,对具有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年至2013年发行的3370只信用债为样本,从债券特征、市场状况和承销商声誉角度探讨了影响信用债发行利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当前信用债评级普遍偏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仍对债券的发行利差有较强解释力.信用债的发行规模越大,发行期限越短,其发行利差越低.企业选择在市场状况比较平稳时发行债券,有利于降低发行利差.在当前情况下,承销商声誉对信用债发行利差的解释力还比较弱.  相似文献   

5.
罗荣华  刘劲劲 《金融研究》2016,430(4):83-98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二,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会通过影响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定价。第三,宏观环境、债券特征、发行人规模会对城投债的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影响,而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为“融资工具”的现实特点。这些结论对完善城投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未来的市政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耘  吴福根 《征信》2011,(3):39-41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城投债“双重担保”(债券的“名义担保”与地方政府的 “隐性担保”)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有担保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债券评级,但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却无显著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债券评级市场“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合谋导致了债券的发行评级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债券违约风险,从而机构投资者只能依赖其内部评级体系对此进行纠正。这种现象的存在让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评级机构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同时也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能向投资者传递债券发行方的公开信息,并依靠入场调研及解读监管报告等方式,向投资者提供非公开信息,进一步降低债券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采用2007—2017年中国信用债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炼非公开信息代理变量并探究其对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实证检验信用评级是否能提供非公开信息问题。结果显示,信用评级在四类信用债中均能提供非公开信息,并因此降低了债券发行利率。非公开信息对小企业的作用强于大企业,且对企业债和公司债的作用效果优于短期融资券,这是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水平高,短期融资市场化程度良好、不确定性风险因素更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金融研究》2021,498(12):170-188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相似文献   

10.
金融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也为贫困户带来发展的内生动力.而金融扶贫涉及政府、贫困户和金融机构三方主体,其实施效果是三方主体演化博弈的结果.通过运用不确定性微分演化博弈模型,模拟政府不同担保率、贫困户不同信用价值下,三方的策略选择和均衡结果.研究发现,当贫困户无信用意识或无信用价值时,他会关注政府对金融机构担保率的大小,担保率越高,贫困户越不愿意还贷款;当贫困户自身信用价值较高时,贫困户考虑信用价值和政府担保率来决定守信程度,并且这种守信程度和政府担保率成反比;当贫困户自身信用价值很高时,政府担保退出,贫困户与金融机构能够实现完全市场化信贷行为;提高信贷的贴息率虽然有助于改善贫困户守信状况,但是对三方博弈结果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2008-2014年江浙两省城投债的发行情况,对票面利率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SAS软件建立城投债票面利率的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各宏微观因素对江浙地区城投债票面利率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结果显示,江浙地区城投债票面利率与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资金使用效率和债项评级等指标呈反比关系,与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债券期限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为研究样本,本文从政府监管与债券信用评级信息含量的关系出发,分别从政府对发债企业的监管程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干预程度和对债券本身的隐性担保三个方面,对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发现,监管部门对发债企业严格的审批监管,规范了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行为,使得企业向债券评级机构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了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机构干预程度的增加能够使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加规范,有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防范评级机构恶性竞争、迎合客户。同时,拥有外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做出的债券信用等级评价并不一定比纯内资背景的信用评级机构更优秀,这否定了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假说。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不仅不会使债券的信用评级流于形式,反而会向债券评级机构传递更加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我国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贷款资金安全,普遍要求借款企业提供抵质押担保或第三方担保,使担保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设计贷款契约最重要的非利率因素.因此,研究探讨信贷担保方式创新,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准确把握信用评级的内在规律,回归信用评级本位 信用作为维系市场交易的基本链条需要确认和度量。信用评级就是通过第三方评级机构对经济主体的信用水平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的一种度量和确认,以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债券利率向银行贷款利率传导的替代性渠道、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并结合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构建了三条渠道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国债利率对贷款利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及长期均衡关系,美国则均存在,两国的信用债利差均不在利率传导中发挥作用。中国债券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效率较低,除了受到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还受到三条传导渠道不畅通的影响。一是信用债发行门槛高、发行效率低,导致替代性渠道不畅;二是银行业竞争不充分、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导致期望收益率渠道和流动性渠道不畅;三是银行债券投资以中长期且持有到期为主,导致流动性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城投债作为我国信用债市场的重要品种,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其规模迅速膨胀也积累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企的背景下,其隐性担保能力的下降改变了投资机构对城投债的风险偏好。本文基于城投债现状、地方债务风险形成机理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难点,构建了以打分卡及信用利差为基础的内部评级体系。同时,对新时期城投债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城投债发行计划和规模,防控债务过度累积和短期债务占比过高;根据城投公司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因素设定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沈红波  华凌昊  张金清 《金融研究》2018,462(12):91-104
本文探索了银行授信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贯穿性作用。研究发现:(1)在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的过程中,银行授信向债券市场提供了增量信息,拥有更高的授信额度将显著提升城投债的信用评级,降低发行成本。(2)获得授信额度越高的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主动置换银行贷款的倾向越强,置换规模越大。进一步,随着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授信额度对主动债务置换行为的影响逐渐强烈。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地方融资平台应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发挥授信额度积极的信号传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应通过财税改革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建立金融机构主导的监督机制,促进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依赖的主体切实转向融资成本敏感的市场化主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Lasso方法进行回归,从众多控制变量中选出合适的控制变量,实现高维控制变量的降维处理,改善多个控制变量导致回归结果失真的问题,提升结果的可靠性;并对东、中、西三个地区和是否有第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汇率显著正相关,与地区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著负相关。第二,东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地区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利率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地区GDP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地区GDP有显著关系。第三,对于有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宏观因素无显著相关;没有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利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数据,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银行如何运用信用评级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发现,债券评级和主体评级均对债券市场有显著影响,但债券评级比主体评级作用更显著,后者对前者起补充作用,当债券评级不足以刻画债券质量时,主体评级作用更加凸显;另外,信用评级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由于投资者吸收了债券发行后市场的新信息而减少了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因而在交易市场中信用评级的影响力低于发行市场。因此,银行应全面利用各种评级信息,并且结合被评级资产所处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的发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和偿债能力,重点比较了这两类债券的要素、风险与监管。最后建议,地方政府债券和城投债都应市场化发行,并且要建立起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系,使投资者能够清楚了解各地区的风险状况和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