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显著正相关,公司前三年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而实证结果没有得出真实盈余管理与财务困境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并不能说明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没有显著影响,只是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两者关系不能很好的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控股股东控制下的具有价值折损效应的多元化经营公司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问题。在对控股股东控制下的具有价值折损效应的多元化经营公司具有实施盈余管理动机的分析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出于成本的考虑,其实施了更高程度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我国濒死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视角,本文利用2004-2010年A股被特别处理公司的数据,考察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濒死企业状况改善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改善其状况,濒死企业既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又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濒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隐性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其状况。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更高、对企业未来价值损害更大,这可能是被特别处理企业摘帽后二次"戴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2012年申请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对发审委审核决策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拟上市公司IPO审核通过率与上市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但这一关系仅在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当拟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或其所在行业获得产业政策支持时,其IPO申请更不会因盈余管理而被否;同时,对于拥有政治关联背景或经营业务复杂的拟上市公司,IPO审核通过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变弱。最后,实施程度较高盈余管理并通过发行审核的公司,上市后的股票收益和经营业绩更差,由此表明,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叶斐 《财会学习》2015,(16):99-99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公司盈余状况进行管理的一种行为。2007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本文系统梳理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主要方法,结合会计准则的新要求,探讨分析了新形势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行途径与方法,以期为上市公司管理者更好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应计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可算是汗牛充栋,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内涵在2006年才由Roychowdhury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不同于在操纵上相对隐蔽而又会发生回转效应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通过有意的改变正常经营活动实现特定盈余目标.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行了简略回顾,并对目前国内关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其研究领域亦非常广泛,涉及公司契约与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股票发行与盈余管理、管理人员薪酬与盈余管理等等。本文就针对国内外学者近20多年的盈余管理研究状况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探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已被广为推行,作为一种可以在所有者与经营者间建立共享经营成果并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利润分配机制,经营者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从而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本文研究的是股权激励计划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动机与行为后果分析.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成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XX公司这一上市公司,探究其各个阶段的盈余管理的行为动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投资人在整个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小程度的避免可能出现的以股权激励为出发点的盈余管理行为现象,从而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并且使其对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有更客观的把握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MBO前一年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4中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MBO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出现了较大的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公司管理层在MBO前通过会计处理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以利于其随后MBO的实施。本文选取截至2002年底公认实行了MBO而又可获取资料的15家上市公司,研究其在MBO前一年是否存在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处理。通过扩展的JONESMODEL进行实证分析,未能发现证据支持管理层在MBO前一年采用了减少报告盈余的会计应计统计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3--2005年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考察,利用调整的截面Jones现金流模型计量操控性应计利润,分析了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盈余管理程度的差别及其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进一步地,经验证据还表明,盈余管理程度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来自经营绩效的激励作用,而非公司治理的制约作用。更深入的考察还发现,在所有表征经营绩效的指标中,主营业务回报率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卢碧 《财政监督》2012,(14):8-10
本文从媒体治理这一全新的视角研究盈余管理行为,探寻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新途径。首先分析了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并对媒体治理如何影响盈余管理行为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认为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媒体报道能够形成一种"盯住效应",会通过声誉机制对由于"契约磨擦"与"沟通滞涨"形成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然后具体分析了媒体治理效应可能会从影响投资者对管理者的评价,影响管理者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法律变革这三个传导机制来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基于媒体治理的视角,依据媒体的现状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基准,运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对股票市场是否提高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1998年至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每年都存在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公司比例为15.87%,它们提高ROA数据0.0122;在非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公司比例则只有5.49%,它们提高ROA数据0.000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频率大约为非上市公司的3倍,平均盈余管理幅度大约为非上市公司的13倍;两类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因为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年度上的分布比较稳定,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表明,股票市场提高了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8,(1)
ST公司为实现短期的目的,通过盈余管理等各种手段以保证自己利益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原特钢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成为*ST中特。2016年中原特钢扭亏为盈成功摘帽。本文对中原特钢摘帽前的盈余管理动机及手段进行了分析,探究ST企业面对退市危机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相关机构以及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整赔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是非寿险公司常用的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本文探析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的关系,基于2009~2019年我国非寿险公司数据,分析非寿险公司利用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及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的效果,以及这两种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时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保险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盈余管理行为均能显著地缓解非寿险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时存在替代效应,即不处于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缓解融资约束,保险集团中的非寿险公司倾向于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基于这一问题,笔者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比,分别研究其在创业板IPO中的存在性,并考察其分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公司的利润。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的业绩之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比而言,虽然两种盈余管理的方式都会使公司的未来业绩下降,但是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1997-2009年成功实施配股的54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公司为达到证监会的配股资格线,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此行为对公司配股后的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确实进行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且此行为与公司配股后的业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创业板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比,分别研究其在创业板IPO中的存在性,并考察其分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公司的利润。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的业绩之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比而言,两种盈余管理的方式都会使公司的未来业绩下降,但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9.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中国2004年—2005年期间获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公司是否面临退市风险"、"审计意见是否带强调事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公司盈余数量"、"年度"等指标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比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小,这说明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越长,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委员会在2005年的作用比2004年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人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主并方公司并购收益与并购完成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高管货币性薪酬变动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2007至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重大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并购完成后,并购收益与公司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公司在并购完成后第一、二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盈余管理与并购收益对高管薪酬的变动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盈余管理对促进高管薪酬增长的影响越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