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慧 《中国外资》2012,(10):42+44
金融学学科的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变革,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科院校金融专业开设时间短,在金融学人才培养上应突出自己的特色,依托工科背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工科院校金融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金融学学科的发展和金融业的不断变革,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科院校金融专业开设时间短,在金融学人才培养上应突出自己的特色,依托工科背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工科院校金融学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金融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并具有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此类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金融院校。本文从最新的金融业就业形式分析入手,联系国内外高校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对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高校专业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培养目标为办学定位的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符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方向,也是现代金融学和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变革的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金融学教学模式现状出发,以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从课程体系、教材选择、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5.
工科院校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对于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专业势必应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应借鉴其他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改变过去传统且单一教学模式,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笔者主要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建议,希望能够培育出当代社会所学的金融专业人才,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学专业具有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本文以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阐述科学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要意义基础上,论述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明确了构建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进而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架构。  相似文献   

8.
《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应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理论的比重,应特别注重与后续专业课内容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施庆晖 《中国外资》2013,(20):362-363
随着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增多,毕业生数量也随之急剧膨胀,就业难题日、渐突出。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大力发展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提出的迫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和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有状态,有效地化解供需之间的鸿沟,促进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已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职业指导的国际环境及对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启示,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强调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必经之路,校企合作育人符合实际发展要求,体现了"实用"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探索符合各类专业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的财会专业由于自身特点且须服务地方经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必须有其自身的特点,探索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课程的设置要面向世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以培养国际人才为目标,即培养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双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就需要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加强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本文先介绍了目前我国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必要性,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创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人才缺乏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发展、变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全球一体化的银行业经营将更趋激烈,外资银行纷纷获准进入内地市场,国内各金融机构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民营的金融企业也随之增加。我国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为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如何培养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一线应用型金融人才呢?本文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发出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得出要对高等职业院校金融类课程模式进行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台湾地区高校金融投资专业课程设置、证照考试情况,结合大陆在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对福建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闽台合作项目中金融投资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的变革。特别是辽宁省GDP持续偏低的情况下,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总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深化改革,对金融学专业的人才供求关系有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各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势头强劲。除了原本的银行业务以外,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租赁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渐发展,并趋于成熟。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对整个金融业及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金融学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提高金融人才的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财经类院校可利用自身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通过金融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创新金融学专业CFA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广东商学院为例,探索了财经类院校CFA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金融学(CFA方向)创新试验区的摸索和建设,逐步完善金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金融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既通晓国内金融实务又有国际视野的高级金融投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和培养出适合国内外金融业需求、综合实力强的全能型金融人才,我们需要加快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金融学课程现有的教学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在介绍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在普惠金融背景下国内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普惠金融背景下改进金融学课程教学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目前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很难适应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要打破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从事金融实务工作的能力,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较强的创新开放意识和法制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环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环节中财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高质量的应用型财会人才需求量较大。本文首先阐述了应用型本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意义与培养本科财会专业人才的最终目标,然后针对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全面性的分析,最后提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