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和风险相关联,使得资本监管政策具有了内禀的顺周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巴塞尔协议Ⅲ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经济上行时期积累逆周期资本,下行时期释放逆周期资本以吸收损失。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核心,是将信贷/GDP指标转换为逆周期资本计提比例。对此,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指引供各国监管当局参考。本文在分析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贷/GDP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银行业系统风险的累积程度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我国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2004~2013年季度数据验证信贷/GDP指标是否能运用于中国银行业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果表明,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指标信贷/GDP比值在样本期内的波动与中国银行业信贷波动情况基本一致,该指标可以充分反映此期间信贷波动的实际情况。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是预测中国银行业危机的有效指标。建立多元化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必须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构建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实行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监管部门的逆周期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3.
把握逆周期缓冲资本释放的正确时机是逆周期监管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与信贷关系的基础上,将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运用于分析信贷趋势并确定缓冲资本释放的时机;同时,运用美国1952—2013年的信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增长率的Hurst指数可以有效指示信贷由扩张转为紧缩的时点;将名义总信贷增长率和名义银行信贷增长率的Hurst指数相结合,根据所指示的信贷反转点释放逆周期缓冲资本,能及时减少危机对银行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调整模型和信贷行为影响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特征;资本缓冲调整对银行信贷扩张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充分发挥资本缓冲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依据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和宏观经济数据,采用“信贷余额/GDP”指标,计算需要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时期和数量,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对中国银行业的有效性。针对模型与中国国情不符问题,宜将信贷/GOP 指标与相关经济指标配合使用,将系统风险变动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注意与宏观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2019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并建议各国监管当局可以针对信贷过快增长的信贷部门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缓解特定信贷部门的周期性失衡。我国虽然在2013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条款,但至今尚未出台或公布具体的逆周期资本监管细则和要求。为此,我国银行业应以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出台为契机,尝试运用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调控经济部门的杠杆率,借鉴部门逆周期监管理念细化MPA考核指标,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持续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适时出台逆周期资本监管实施细则,不断提升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指引》,要求各国监管当局参照制定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并视需要要求银行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本文采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对该资本缓冲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我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信号提取法来实证考察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调整指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μ+σ的高危临界值标准下,2002Q1、2003Q2、2005Q1和2009Q1是我国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时期。GDP缺口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分别是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较为合适的调整指标,而巴塞尔协议Ⅲ所建议的信贷/GDP缺口在整个阶段未能对缓冲资本的调整发出及时可靠的信号。无论是在积累阶段还是释放阶段,逆周期缓冲资本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过于依赖单一调整指标发出的信号,稳妥的政策决策还需关注其他维度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业信贷的过快增长及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为了防止银行业信贷过快增长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从监管上克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巴塞尔资本协议Ⅲ》提出了逆周期缓冲资本工具,本文通过对这一工具的介绍,分析了逆周期缓冲资本工具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实施以来几次重大的经济衰退及信贷紧缩过程的分析发现,在银行面临资本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经济衰退过程中的信贷紧缩造成经济波动放大是一个资产价格、资本充足率和银行信贷相互影响、自我实现的过程,资产价格波动是银行资本监管约束实现其亲周期性的重要途径。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通过改变资本约束影响信贷供给,因此,逆周期资本缓冲同资产价格挂钩是必要的。基于资产价格对于银行信贷波动及顺周期的影响,可以将资产价格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纳入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0年中国34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宏观审慎监管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抑制银行信贷顺周期性方面存在权衡机制,宏观审慎监管虽能通过“提高银行资本缓冲逆周期性”与“倒逼业务多元化”来抑制信贷内生顺周期性,但也会降低逆周期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率,从而减弱其对信贷总体顺周期性的抑制作用。宏观审慎监管的治理效果在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国有银行中依次递减,在货币政策扩张期相对更弱,在抑制信用贷款顺周期性方面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国集团2009年发布《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最终报告(G20 2009),在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出的25项建议中.有6条建议是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缓解金融体系顺周期问题。本文尝试改进巴塞尔逆周期监管框架中“与信贷超额增长挂钩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使其在我国实施时能够实现繁荣时累积、萧条时释放的逆周期资本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指导原则》,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的指导原则,建议采用广义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GAP)作为分析系统性风险状况、确定是否计提逆周期资本的基本指标。目前,广义信贷/GDP已在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采集了1998年1季度至2013年1季度15年共61个季度的公开数据,运用广义信贷/GDP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广义信贷与银行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分析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功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出于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而评估、监测系统性风险时,广义信贷比银行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能更好地反映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杠杆程度。最后,本文就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分析评估和逆周期资本框架的实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逆周期资本测算方法,该方法不同于《巴塞尔协议Ⅲ》将信贷/GDP指标作为逆周期超额资本提取的参考基准,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新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依据发放相同数量贷款所需的监管资本不出现波动这一逆周期调整原则设置宏观压力情景,监管资本等于8%的最低监管资本要求加上根据宏观压力测试结果计提的逆周期超额资本。实证研究结果及其相关分析可与《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5.
准备金要求提高,银行盈利降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首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行为,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逆周期缓冲资本受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各国(地区)监管当局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细化逆周期资本缓冲设定框架的最终政策声明2016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了一份政策声明,该声明详细说明了委员会将在为美国私营部门信用风险敞口设定逆周期资本缓冲方面所遵循的框架。逆周期资本缓冲是一种宏观审慎工具,当超过正常损失范围的风险升高时,通过提高对国际活跃银行机构的资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中规定,为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行为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应持有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两种政策工具以用于缓释和修正银行体系对信贷周期的正反馈机制。近几年,关于资本缓冲到底呈现何种周期性特征的研究非常多,那么,本文主要的贡献在于通过资本金补充这个较新的视角来具体分析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是如何影响不同种类银行的资本缓冲周期性特征的,这对于监管当局如何合理利用其中的规律来调节经济发展,缓解银行的顺周期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减少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效应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理论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波动下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调整行为特征、资本缓冲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传导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2000-2010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该问题分析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资本缓冲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有别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资本缓冲与经济波动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①(2)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在经济周期上升期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资本金②或权益的方式实现的;(3)我国银行信贷增速呈现出有悖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逆周期特征,资本缓冲与经济周期的正相关关系强化了银行信贷增速的逆周期特征;(4)资本缓冲会显著降低银行的存款溢价,而其对贷款溢价的影响并不明显;(5)资本缓冲对存款溢价的削弱作用更多地出现在经济下行阶段,而其对贷款溢价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周期并未呈现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作为系统性风险调控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本文基于商业银行2009—2017年数据,构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并运用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效果。研究表明,逆周期资本缓冲模拟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符,VAR模型结果表明长期资本充足率存在逆周期效应,流动性比例在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对系统性风险反应迅速,在降低系统性风险方面起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资本监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实施,资本充足率成为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次贷危机后,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考虑,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并主张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通过建立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最优选择行为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银行资本金下降或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那么在宏观经济波动时,银行信贷的波动幅度会更大。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与资本监管标准和银行信贷供给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紧密相关,而银行的资本缓冲是信贷顺周期波动幅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该分析表明巴塞尔协议Ⅲ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增强银行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经济扩张时期要求银行提高资本缓冲数额,是比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更为审慎和稳健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