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盈余公告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公告效应被发现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本文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规模、非预期盈余和账面市值率三个因素对中国沪市A股市场盈余公告后超额收益影响的影响,并根据这结论,提出了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宏 《投资研究》2012,(1):98-109
本文从投资者意见分歧角度出发,研究盈余发布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股票价格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考虑公告所引发的二次意见分歧对市场反应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意见分歧越高的公司,股价在公告前高估情况越严重、在公告时的下降幅度越大,二次意见分歧高的股票其超额收益较大。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盈余公告提前泄露,股价的收益特征较国外有所前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知道坏消息的时间要早于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盈余公告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影响的角度,解释A股市场年报公告期间的股价反应,在为意见分歧资产定价理论提供经验证据的同时,也为A股市场信息披露股价效应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公告前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与股票在公告日附近的超额收益负相关,证明上市公司年报会降低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导致公告前因卖空限制和意见分歧而被高估的股价在公告日附近向其基础价值靠拢。此外,本文还发现上述股价反应在正式公告日前的几个交易日就已出现,证明A股市场存在年报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显示,意见分歧与公告日附近股票超额收益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机构持股比例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百度超额搜索量作为个人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的代理变量,发现在盈余公告附近,个人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需求明显增强。随着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增强,股票的交易量也随之增加。盈余公告前的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不影响同期股价对未预期盈余的反应,但是对盈余公告之后的盈余反应系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为Holthausen和Verrecchia(1990)、Kim和Verrecchia(1997)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本文还发现盈余公告之后的信息需求使市场对盈余公告的立即反应更加充分;此外,业绩预告、新闻报道等影响着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盈余公告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关联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盈余公告前1日至后1日债券收益率的变动可以预测公告公布后窗口期为20日的股票持有超额累计回报;实证结果显示,这种预测能力不会因为盈余信息的好坏而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基于似无相关模型SUR的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越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股票回报的预测能力越强。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被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所主导的债券市场中债券价格相对于股票价格会更迅速地吸收消化盈余公告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日历时间组合方法检验中国A股市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研究发现,分析师发布的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最具信息含量,投资者既未充分意识到两类修正的信息含量,也未充分意识到明星分析师和普通分析师能力的差别。根据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构建套利组合,能分别获得月均1.34%和0.92%的经三因子模型调整的超额收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来源于其基本面分析的能力。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能够显著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窗口期超额收益,并且套利组合的超额收益集中在盈余公告窗口期。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实验方法构建具有不同信息结构的市场环境,研究风险偏好与外部监管环境对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外部监管环境对盈余操纵行为具有显著约束作用;信息不对称时,信息成本将加重操纵程度,内幕交易者借助信息优势,或者回避风险,或者获取超额收益;非内幕交易者存在过度自信表现;信息结构不影响风险偏好者的操纵意愿。但与外部惩戒力共同影响其最终收益。  相似文献   

8.
可转债融资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长期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买进持有超额收益率和对经营指标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价值的长期影响,并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发行可转债后公司股价和经营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在可转债发行当年普遍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公司利润。尽管存在这样的负面影响,可转债融资仍然具有很大优势,我国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人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主并方公司并购收益与并购完成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高管货币性薪酬变动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以2007至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发生重大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并购完成后,并购收益与公司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公司在并购完成后第一、二年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盈余管理与并购收益对高管薪酬的变动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即并购收益越低,盈余管理对促进高管薪酬增长的影响越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如何利用财务报表盈余信息。研究发现,投资者利用季度和年度盈余信息时存在显著差异:投资者一方面对季度盈余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季度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另一方面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年度盈余公告后反转现象。研究结果显示,业绩预告制度是造成投资者对年度盈余信息过度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场外市场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万德数据库提供的新三板企业为样本,检验场外主体市场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混合样本检验显示,盈余信息披露对投资者超额收益有显著影响。分期检验中,2009年披露的盈余信息还不具备有效的信息含量;2010年披露的盈余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可能预示着场外市场的完善和成熟。此外,样本检验结果没有找到场外市场具有半强势有效的证据,但可以推断该市场处于弱势有效状态。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盈余管理的最新分类——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选用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对股票未来一到三年的收益影响虽显著为负,但程度均较小,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严重降低股票未来一到三年的收益,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证券分析师(以下简称分析师)在2005-2010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对象,研究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与其投资评级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按照准确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分组并根据组内的投资评级构造股票投资组合,比较各投资组合的月平均超额收益率的差异。研究发现,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与其投资评级的效率正相关,盈余预测准确性最高组的买入-卖空投资组合的月平均超额收益比准确性最低组高出1.997%。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的盈余预测信息有助于分析师做出更有价值的投资评级,同时,研究也初步揭开了分析师工作过程的"黑匣子",为未来深入研究分析师行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A股市场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年报为研究对象,对年报披露期间投资者意见分歧变动与盈余公告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意见分歧会对盈余公告效应产生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负相关程度随持有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强。意见分歧与盈余公告效应的负相关关系在好消息和坏消息组中都存在。有别于已有研究,发现意见分歧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随着股票流动性的降低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选取8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三,用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盈余反应系数分析法均验证出季度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揭示了我国中小板市场目前的状况,证明股票价格波动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陆婷 《金融研究》2012,(3):139-15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引起的定价偏误在各支股票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构成市场上的系统性定价偏误。基于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中国A股月度交易数据,本文考察了系统性定价偏误与盈余公告后漂移(PEA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PEAD现象可能由系统性定价偏误引致,因此,将捕捉系统性定价偏误的偏误定价因子引入定价模型能够提升模型对于PEAD的解释力。经过对定价模型调整,季度盈余公告后6个月买人持有异常收益在经济及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这一方面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由投资者情绪造成的系统性定价偏误,另一方面也为盈余公告后漂移的产生原因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其他综合收益作为“脏盈余”的回收站,是否对信息使用者具有决策价值是困扰准则制定者的重要学术问题,从资本市场最专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证券分析师视角出发,研究其他综合收益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检验分析师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利用其他综合收益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有显著影响,即其他综合收益比重高的企业,分析师盈余误差的分歧越大;其他综合收益强制披露后分析师解读成本减低,盈余预测准确性得以提高.结论支持现阶段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在分析师利预测中的作用,间接证明其他综合收益的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2001—2004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利用状况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会计盈余宣告信息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相对较早地解读会计盈余信息,其持股比例越高,盈余宣告后的市场反应越小.会计盈余宣告的信息含量越低。在会计盈余宣告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高低与市场的累计超额回报正相关;而在盈余宣告后,机构投资者待股公司的市场累计超额回报出现反转。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两套体系而产生的会计-税收差异普遍存在且不可消除,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研究了会计-税收差异、暂时性会计-税收差异及永久性会计-税收差异与公司未来盈余增长的关系,再采用Fama-Mac Beth回归等方法观察投资者对会计-税收差异的反应,最后构建投资组合,运用长窗口事件研究法,计算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观察投资者能否利用会计-税收差异所蕴含的信息获得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税收差异、暂时性会计-税收差异与公司未来盈余增长显著相关,本文构建的投资组合能获得显著超额收益,市场对会计-税收差异信息存在误定价,这种投资者认知偏差是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个"市场异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现我国投资者不能完全理解AB股公司境内外报告的盈余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按国际会计准则应计盈余构建的套利组合能获取20%的超额回报,但是同时利用国际会计准则应计盈余和境内外盈余差异构建投资组合,则可以获取30%以上的超额回报。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