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其自然人居民身份确定规则并不一定要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而应寻求遵循国际税收惯例与现实选择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可以考虑采用“经济利益中心 住房”的永久性住所标准。修改“1年”规则计算标准并改革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胡晓晖 《涉外税务》2007,(11):66-69
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判定一个自然人是否是一国的居民纳税人,直接决定着该自然人在该国纳税义务的多少。本文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居民身份判定的有关规定入手,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法人居民身份的确定关系到宗主国税收权益和纳税义务,被确认为法人居民身份的公司具有无限连带责任,要对其世界各地的总收入纳税。由于涉及到各国的税收管辖权问题,各个国家对人的身份的确定采取不同的标准,引出了法人居民身份确定规则冲突的协调问题。OECD就此作了一系列规定,起到了仲裁和标准的作用。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2001年6月30日,OECD修订了关于“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决胜法(itebreaker rule)的规定,以适应新问题的出现,本就此进行阐述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争取修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际范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两个国际范本,特别是经合组织范本,强调居民税收管辖权,其所确定的国际税收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有失公平合理,亟需修改.本文认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争取全面修订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重构国际税收规则,并提出了修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波 《涉外税务》2005,(2):53-57
迄今为止,法人居民身份的各种确定规则并不存在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利维坦模型假设,可认为政府追求税收收入最大化和税负输出,这为美英法人居民身份确定规则的制定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及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判定标准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面对我国加入WTO后跨国纳税人将越来越多的趋势,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身份判定标准急需改革。本文提出,应从我国税收主权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借鉴WTO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成员国)的经验,修改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身份判定标准,规定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变更原则,并改革涉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构建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是我国直接税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需要构建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直接税的征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间接税,它需要一系列相关机制与制度的配合。自然人税收征管信息平台和涉税信息管理制度,是实现自然人税收高效征管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我国自然人税收征管现状,提出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设计构想和相关流程,以期对推动我国的直接税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戴晨 《涉外税务》2006,221(11):43-46
当前我国外籍个人居民身份判定制度体系过于复杂,针对外籍个人的税收优惠过多,外籍个人税收筹划空间过大,应简化税制、统一税法,缩减针对外籍个人的税收优惠规模。  相似文献   

9.
陈艺婧 《税务研究》2023,(10):47-53
在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中,住所标准是判断自然人是否为居民个人的主流标准之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采用了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和习惯性居住等概念来界定“有住所”,具有住所标准的基本范式,但对相关概念及其适用方法的描述不够明晰。本文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有必要明确住所标准是我国居民个人身份认定标准之一。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住所规定存在的习惯性居住标准尚待明晰、户籍制度对税法评价的影响尚待回应、家庭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涵义尚待明确、双重税收居民冲突尚待规范等问题,有必要通过修正习惯性居住标准、回应户籍制度对税法评价的影响、明确家庭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涵义、解决双重税收居民冲突与引入住所转化管理办法等方式,进一步规范“有住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税收征管实际的个人所得税住所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税收政策提出挑战,建议继续坚持资本输出中性,适当扩大资本输入中性,强化防止国际偷漏避税的力度,着力实现对居民境外所得税收管理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维持我国现行个人居民认定标准,适当调整公司居民认定标准;细化我国营业利润和个人劳务所得来源地的判定规则,统一、规范和调整投资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的来源地标准;针对我国境外投资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规范境外所得税收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境外投资税收征管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出台的出口退税新机制,基本没有涉及出口退税管理的程序法规则。为了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提高出口退税管理效率,需要从出口退税政策、严格出口退税管理、实行征退一体化,加快出口退税计算机信息监控网的建设,以及加大打击出口骗税力度等方面对现行出口退税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为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作资本公积,且这部分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的资本公积不得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就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其次提出了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 ;再次就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及相关费用损失、保险公司的准备金、外币业务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最后提出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可考虑分两步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立新 《涉外税务》2005,(11):22-25
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存在一些不足:优惠期限短、临时措施多、配套办法少、适用范围窄、过渡色彩浓等;在内、外资企业,中央与地方财政,优惠对象内、外人员之间造成不公平;从效率层面上看,从促进整个社会就业增长的情况看效果却较差。应从扩大对就业优惠的适用范围等方面入手,完善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强和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是目前各国和世界经济组织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国对此已探索出一些有效途径和做法。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存在非居民纳税义务判定与境内外收入划分难度大、国内税法对特许权使用费的规定滞后等诸多问题,要从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两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陈新民  姚远 《银行家》2004,(8):42-44
关联担保是把双刃剑,运用恰当,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方便;使用不当,就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担保风险,也使银行承受起巨大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弱化作为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在跨国公司中普遍使用,各国政府为维护税收主权国的利益,分别对资本弱化进行了限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资本弱化限制条款。这种制度上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同时也影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2001年底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目的是利用制度建设的手段,提高造假成本,阻塞造假漏洞。由于《规定》的执行时间为2001年12月21日,因此有效防止了上市公司的突击重组,对上市公司2001年报显现出了强有力的约束力。如笔者注意到,“国投原宜”和“鞍山一工”两家上市公司因为关联交易不能计入当期利润,前者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别处理,后者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但笔者认为,尽管从实际执行结果上达到了《规定》的初衷,从企业的实际操作层面来分析,真正从会计处…  相似文献   

19.
摘要: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组织(NGFS)于2023年11月发布了气候情景的第四个版本。相对于第三个版本,第四版情景方案引入两个新情景方案,同时新增加了两个物理风险,即干旱和热浪自然灾害。第四版情景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7类情景假设概念及相关特点的阐述;二是NGFS第四版情景分析中涉及的模型框架;三是利用NGFS情景方案分析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金融的相关影响。针对转型风险,依据7类情景假设,对碳价格和碳排放、相关能源需求和价格以及未来对能源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物理风险,利用模型区分了慢性(Chronic physical risks)和急性物理风险(Acute physical risks)对GDP的影响,同时对目前急性物理风险建模面临的相关困难进行了总结。本文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译,并结合国外机构对气候风险情景分析的政策要求及相关实践,针对我国气候情景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机构的气候环境风险情景分析测试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mortality rate dynamics between two related but different-sized populations are modeled consistently using a new stochastic mortality model that we call the gravity model. The larger population is modeled independently, and the smaller population is modeled in terms of spreads (or deviations) relativ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former, but the spreads in th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between the larger and smaller populations depend on gravity or spread reversion parameters for the two effects. The larger the two gravity parameters, the more strongly the smaller population’s mortality rates move in line with those of the larger population in the long run. This is important whe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rtality rates between related populations should not diverge over time on grounds of biological reasonableness. The model is illustrated using an extension of the Age-Period-Cohort model and mortality rate data for English and Welsh males representing a large popul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Mortality Investigation assured male lives representing a smaller relate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