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导读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的收入分配调控对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撰写的《论居民收入分配中政府维护公正、兼顾均平的分类调节》一文,从"公平"的概念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入手,提出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政府责任应当是维护公正、兼顾均平、高端调低、低端托底;在收入再分配方面,认为应以对近年来7 种收入差异形成原因的正确分析为前提,进行分类调节,同时也提出了对待高收入的调节要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廓清公平的概念入手,认为应区分规则公正的"公平"和结果相近的"均平"这两个不同对象,以消除中文语境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混乱;并认为,政府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责任应当是"维护公正、兼顾均平、高端调低、低端托底";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应以对近年来收入差异形成原因的正确分析为前提,进行分类调节。  相似文献   

3.
<正>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直是政府及个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衡量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异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因为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过大必将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两极分化的分配结构使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财政历来是国家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承担着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职能,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化起着关键作用。就我国来看,由于受“效率优先”原则指导下的财政分配体制、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财政的收入分配调控职能弱化。从当前和今后发展来看,为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按照构建公平收入分配机制的要求,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收支分配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化。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一直是政府及个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衡量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差异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因为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过大必将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两极分化的分配结构使大多数的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中得到相应的满足,这不仅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6.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税收是第二次分配的主要手段,税收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的税收制度应当平衡公平与效率,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本文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基础,分析现行税制结构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税制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性以及各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持续深化个税改革、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改进消费税计价方式、推动房产税征收、适时开征遗产税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建议,为建设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税制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表明:不同税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主要受经济发达程度及征管水平的制约,而不同社会保障项目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主要受保障对象及保障水平的制约。税收和社会保障两大体系内部及之间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以及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应结合本国国情,建立全面的财税调节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财政作为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部门,应当在矫正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促进政府分配领域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金波 《涉外税务》2002,(12):15-18
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格局决定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平、效率与稳定。目前我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出发,探讨完善我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调整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热议的雇员薪酬问题进行分析,原创性地提出了我国雇员薪酬占GDP比重"期望值"(即动态演变中的特定合理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中采用的数据涵盖了18个国家,时间跨度为1980~2006年,共有132个观察值。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雇员薪酬比重就"期望值"相比不是低了而是高了;过度垄断因素及相关的不合理分配,既是目前雇员薪酬比重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体现。本文认为,提高雇员薪酬比重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注重增长与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整体社会富裕程度。政府在收入分配中应当发挥双重调节职能,一是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保证社会经济活动起点与过程、规则与机会的公正。二是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有效促进由"先富"过程向"共富"目标的顺利衔接,增进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房产税改革试点的合法性评价,既要关注相关制度的形式结构,即形式合法性问题,也要关注相关制度的正义价值,即实质正当性问题。就正当性而言,开征房产税是要逐渐地、持续地纠正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住房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体现分配正义;就形式结构而言,房产税改革必须遵循法治原则。而高房价盛行和收入差距扩大化背景下的沪渝两市房产税改革试点被赋予了过多的社会功能,有违税收法定原则;以户籍界分征收对象与减免标准有违税收公平原则;以房产交易价格为计税依据使税收适度原则难以落实。房产税改革应当回归税收法治轨道,以确保政府恪守其调控权运行的必要限度,保护纳税人权利,防止过高税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公平城乡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应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收入分配,必将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新时期公平城乡收入分配,应在总结分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采用新思维、新举措,大力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倪蕴帷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4):182-197
构筑于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理论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强调市场的规制功能。然而,环境政策是包含着多元、多层次价值序列的复合系统,经济学角度的社会成本分析不足以为其提供完全的正当性。就排放权交易机制而言,对私权的过度强化可能导致偏离公共目的,总量控制特征和不同分配模式也会使政策收益与负担不均衡地分布于群体之间。排放权的功利主义特征和内部构造中的固有矛盾,已在欧美实践过程中产生诸多不良反馈。环境公共政策包含了广泛而深刻的生态及社会价值,这些多角度的价值目标不能从经济层面得到完整表达,资源配置就无法涵盖公共属性的每一层意旨。在进行环境制度设计时,不仅需要成本效益的分析,还应纳入法学理论、法学价值和公正层面的考量,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用与生态、社会效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社保制度是影响当前中国社保制度统一、衔接及《社会保险法》出台的一大障碍。本文从思想传承、国际比较、薪酬管理及社会分层的角度讨论,认为中国公务员的生命周期总薪酬和从业人员数量具有合理性因素,而待遇获得形式则不甚合理。如不对体制性因素进行改革,公务员社保制度的改革将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一段时间内需要改革的重点是现期货币收入、现期非货币收入及延期社保收入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5.
税收对国家来说是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预定标准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而对纳税人来说则是资金的净流出,节约税款支付等于增加纳税人的净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节约?这一问题日渐显现。"纳税筹划"成为必然,加强筹划,降低纳税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6.
税收作为政府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在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纵向的税权划分。通过比较美、德、法、韩、印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税收分权体制,可以看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都不存在绝对的税收集权或者税收分权,都是以经济效率的提高弥补制度效率的负面影响为前提,以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而中性,以建立高质量的政府部门为目标。政府间税收分权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在税收权力划分上的合作博弈,形成了基于税权划分而导致的对利益导向和控制导向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者在其研究中均指出负所得税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但就如何实施、实施的条件、实施的效果等方面引起诸多学者的激烈讨论。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负所得税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负所得税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产权理论为基石,重点研究了产权范式的企业本质观;产权范式收益分配制度是收益分享还是收益独占;产权范式收益分配的效率与公平。研究表明:现代企业是产权契约联结体;产权范式的企业收益分配是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社会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分享制而不是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收益独占制;产权范式的企业收益分配不仅能提升企业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确保收益分配公正合理、产权平等保护和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9.
转轨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呈现扩大之势,本分析了政府性行为导致的收入分配扩大化问题,并提出矫正收入分配失衡的规范化政府行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