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税权纵向划分的实践来看,可以分为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型和适度分权型等三种类型。税权纵向划分一般遵循三条原则,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机制、国家政权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考察税权纵向划分的国际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改革。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的改革应当遵循适度分权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美国税权划分制度评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各自拥有属于本级的税权,并在同级政府层面上表现为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划分与制衡。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税权划分的主要特点,对我国税权划分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确定税权划分的法定主义原则、税收立法权划分的指导思想、赋予地方适度税权的具体设想、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收执法权限、建立解决地区间税权争议的协调机制、通过一些制度设计完善税收司法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世界各国财产税税权划分状况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绝对集权型、相对集权型、相对分权型和绝对分权型,并分别描述了不同类型税权划分的特征,总结了各国在财产税税权划分上存在的共性,进而在分析我国房地产税税权划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拟议中的物业税的税权划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享税体制的核心是共享税的分享方式。国际上多数分权国家倾向于把地方附加税作为共享税的主要体制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难题。借鉴国际经验,本文认为,地方附加税体制应作为我国共享税体制建设的主要方向,而注重地方政府税权的控制与协调则是我国实施附加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和征管权。税权划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税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安排问题。税权划分应该尊重一国的社会经济现实基础。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对税收征管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地方政府获得了一定的税收征管权,但税收的立法权依旧归于中央。适应分税制改革的需要,地方政府应该获得适当的税收立法权。  相似文献   

6.
周剑璧 《广东财政》2003,(12):50-51
应赋予地方(具体的说是省一级及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必要的税收立法权。“分税制”要求按税种分权、分税、分管,其实质是按税种划分税权,税权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其中正确划分立法权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程燕菲 《上海会计》2003,(12):44-46
一、税收立法权的特征 税收立法权是国家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权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颁布、实施、修改、补充和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力。广义的税收立法权还应包括税收法律的解释权,因为任何一项税收法律都只能由制定这项法律的立法机关或经授权的执法机关负责解释。它与税收行政权和税收司法权一同构成了税权。在税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中,税收立法权是最基本的、原创性的权力,是税收行政权和司法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税权划分和合理分权是其核心内容。税收立法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财权、事权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国家,以"四不"原则设置地方税基,按以支定收原则确定地方税收规模,家庭财产税是其地方政府唯一主体税种,税收预测体系科学、可靠性较高。日本也是单一制国家典型代表,税权集中、事权分散是其主要特征,按受益和税种属性确定地方税源,并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此外日本地方政府以法外税的形式获得了适当税权,其税收预测机制也较科学、健全。与我国当前地方税相较,英、日两国在税基选择、收入规模确定方式、主体税种选择标准及财权确定依据方面均不同,两国的税收预测能力、税收征管效率也优于我国。基于此,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议:整合政府间事权,构建以消费为税基的地方税体系;培植房地产税、资源税为地方主体税种,合理、科学确定地方税收规模;适当赋予省级政府一定税权,逐步建立健全税收收入预测体系,并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税权划分悖论及其制度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立法权中央集权依然过多.地方不仅在税收征管权方面展开了对中央的"非正式分权",而且在税收收益权上存在过度分权问题.我国目前在税权划分上呈现"中央集权过多与地方分权过度并存"的悖论,制度分析则有助于化解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10.
李青 《涉外税务》2001,(11):5-9
本文立足我国国情,依据公共财政理论和政府间税收划分的一般性原则,从税种划分和税权划分两方面对我国政府间税收划分的现状进行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近期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作为样本,通过归纳整理额济纳旗国税收入和全旗经济发展特点,全面分析国税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探寻全旗经济税源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经济税收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找到国税税收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上,一个地区有多大规模的税源就应该收到多少税,但在现实中,由于税收体制设计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普遍存在着税收与税源相背离的现象。这违背了税收与税源相一致的原则,造成了区域间财力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加重了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为此,建议将“税收收入归属”列入税制要素,并从立法层面确立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原则;在完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中审慎灵活操作,以促进东中西部之间的实际税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3.
纳税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存在着制度运行的低效率,这在理论上被“智猪博弈”模型所证实。纳税人执法监督存在着执法的“专业性缺失”、监督委托方的“软规则”和执法环境的“弱产权”等负效用。为了提高纳税人的执法监督效率,需要从匿名监督、硬化规则、确认产权和委托独立等四个方面建立税收执法监督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征税费用过高;不同地区间税收征收成本差别较大;征税费用与纳税费用的比例不平衡并经常相互转化;由"寻租"、"设租"导致的税款流失严重。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税收征蚋交易费用还不够合理。建议通过推进征纳系统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征税流程的精细化等有效措施,来实现我国以节约税收征纳交易费用为导向的税收征管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sis of Canadiancorporate income tax revenues during the 1984–94 periodshows a relative shifting of tax revenue shares between Canadianand foreign-controlled corporations, and a substantial changein the debt levels of foreign-controlled corporations, as wellas Canadian-based multinationals. We claim that these changesma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tax reforms undertaken by the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in the mid-1980s resulting in the relativechange in the tax rat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 also hypothesizethat if this difference persists and in Canadian-controlled corporationscontinue to aggressively expand abroad, the Canadian corporatetax base could experience further pressure.  相似文献   

16.
国债融资与税赋环境及政策取向的实证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持财政份额的一定比例 ,对于扩大发债规模 ,降低债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刚性的分配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提高财政份额。在税制结构和税收征管等因素造成宏观税赋真实水平相对较高的现实条件下 ,增加税收降低债务风险途径与扩张性政策相佐 ,因此 ,发债成为政府首选 ,这势必加剧国债规模与财政份额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办法是优化税制结构 ,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法律控制制度的缺乏是现阶段我国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恶性税收竞争的扩散,我们应完善税制税法,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积极推进依法治税,以有效遏制恶性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体系的基本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公共财政理论入手对我国非税收入体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非税收入的不同认识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文章认为我国非税收入体系和税收收入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政府的收入体系,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税收基本法》已列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计划,确立和贯彻税收的基本原则是《税收基本法》立法的核心工作之一。为此,建议借鉴国内研究成果和国际经验,在《税收基本法》的立法工作中确立和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财政收入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并对相关税收原则的关系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