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夏咏  郭晴  申建良 《征信》2021,39(7):75-84
采用Logit模型,从金融科技异质性视角对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展开评估,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异质性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耕地面积、农业培训等因素对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未使用金融科技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和负二项模型研究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对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影响显著,而金融素养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转移性收支、个人声望和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与金融素养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仍对其有正向影响,只是社会资本影响不显著,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除对60岁以上年龄段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为负,对不同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对东部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和中西部地区农户的非正规借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社会网络得分,通过Logit和Tobit模型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行为以及借贷金额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借贷和非正规金融借贷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村地区的借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在农户的借贷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相较于非正规金融借贷,社会网络对正规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2—2018年四期调查数据,通过VEP方法测算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金融借贷的返贫防范作用及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借贷能显著降低农户家庭返贫风险,但借贷渠道不同,其返贫防范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仅非正规金融借贷与未来返贫概率存在“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是正规金融借贷防范农户家庭返贫的重要机制,而非正规金融借贷不能通过创业产生收入效应和网络信息福利效应,其返贫防控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借贷能明显降低非创业、弱社会资本、乡村、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未来返贫概率。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协同性的实证分析:温州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关系.本文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协同性.本文通过对民间金融发达的温州市的个案研究,证明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显著的协同性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对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供给结构上,还表现在利率变化与融资规模上.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协同性关系进行了理论归纳,最后是结论:要给非正规金融必要的制度空间;完善这种协同性关键是要发挥民间金融市场化的机制,避免政府直接干预;还须考虑金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博 《征信》2021,39(4):80-87
互联网广泛使用背景下金融素养如何提升农户的正规金融信贷获得已引起学界充分关注.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并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金融素养程度普遍不高,金融知识是拉低金融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互联网使用增加能够通过提升金融素养来促进农户获得信用信贷,在上述关系中金融认知与风险认知受到显著影响,而金融知识的作用并不显著;农户的创业次数直接影响农户信贷获得,并且可以通过影响金融素养进而影响农户信贷获得.  相似文献   

10.
分析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论文基于对2019年调研数据的研究表明,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使用主要以数字支付为主;阻碍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主要原因是对数字金融缺乏了解以及没有相应知识和技能;男性、年龄相对较小、受正规教育年限长、家庭年收入高、农业收入占比低、拥有非农社交圈、拥有自用汽车、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数字金融。其中,年龄在49~54岁、接受正规教育年限在9~12年的受访者对数字金融使用边际效应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家庭年收入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的边际效应呈"N"型曲线变动;家中有人当教师或医生、在县乡村当干部对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具有积极影响,而在本地或外地企业长期就业对农户使用数字金融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针对不同农户群体数字金融使用的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青庚 《上海金融》2006,4(1):72-74
关于非正规金融时正规金融的影响相关文献分析的不多。本文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成因与特征,还分别从整体上和个体层面上分析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明  胡聪慧 《金融研究》2022,503(5):189-206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定位和关系,不仅是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影响间接金融体系改革方向的关键。本文从机制视角建立学理框架,从信息和履约两个基础维度,讨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相对效率及决定因素,并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指出现有实证研究的成果与挑战;进而结合中国特征,讨论如何提高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效率,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因信息和履约机制不同而各有其独立存在价值,其相对效率取决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网络基础和征信、法律体系,现有实证文献对两者作用的分歧主要源于分类、样本局限和内生性处理。本文从机制视角进行分析,体现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金融属性,为探索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庭住房负债水平的提升可能会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正规住房负债与非正规住房负债对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规住房负债显著促进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非正规住房负债显著抑制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其中,有息借贷家庭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财富水平是住房负债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正规住房负债对经济发达地区家庭、多套房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非正规住房负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一套房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从住房视角为非正规金融领域研究提供了文献补充,为规范资本市场、防范债务风险、突破家庭财富约束等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金融发展细化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部分,对1997-2014年间江苏省苏北地区四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面板协整分析,验证了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同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支持效应明显:正规金融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果显著,而非正规金融对满足农村融资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建议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措施来更好地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金融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而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交易机制上的区别,澄清了人们对非正规金融的一些误会,并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合正规金融的规模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构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此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产生的超额利润、双方因合作所投入的初始成本、以及其贴现因子是影响二者合作竞争关系演变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不同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而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重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交易机制上的区别,澄清了人们对非正规金融的一些误会,并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2015年)的微观数据,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研究金融素养、家庭资产对农民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家庭资产都对农民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金融素养仍与农民的借贷行为正相关,家庭资产却与借贷行为负相关。将农村家庭分成60岁以上及60岁以下年龄段后,金融素养的显著性虽然有所下降,但系数方向仍然为正,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的系数方向和显著性几乎没变。同时,在除去家庭资产的因素后金融素养对农民的这两种借贷行为仍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年龄、性别、是否是村干部等因素却不会显著影响农民的借贷行为;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能够显著促进农民的借贷行为;婚姻状况、是否是党员对农民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后者对农民在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与农民借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夏咏  王钰 《武汉金融》2022,(10):51-59
提高农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破解农户融资困境以及助推农户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软信息-金融借贷-农户创业”的理论框架,结合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法等,从金融借贷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了软信息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正规借贷显著促进农户创业,而民间借贷对农户创业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通过影响农户正规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正规借贷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而民间借贷在该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鉴于此,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推动农户经济发展理念更新;优化农户创业的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依托金融科技将农户软信息“硬化”,完善农户信用评级,甄选潜在创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