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我国启动了第二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同时加快了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在2006年的基础上快速增加,流动性显著改善,市场成长迅速。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尤其重要。正如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所说,“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出,既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认为,随着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力推动、资产证券化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对各种资产进行证券化将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2.
欧阳琪 《新金融》2016,(5):60-63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3年扩大试点以来,市场扩容迅速。同时,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幅增加,这为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启提供了契机,但目前我国重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定价难度较高、流动性不足及资本占用高影响发行等困难。由此,本文提出要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合理估值和定价,联动一二级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摘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将流动性较弱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可在资本市场交易的高流动性证券化产品,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处置效率。当前,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谨慎性以及宏观因素的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存在一定阻力。基于Tobit模型,引入资产规模和金融深化度等系列变量,深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因素。结果显示:具有较高不良贷款率和非利息收入、资产规模以及金融深化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小型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经营效益等问题的考虑,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拥有更强的内生需求。有助于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了解,增强商业银行利用证券化产品缓解流动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8号文发布以来,监管层面对于商业银行同业和理财业务的监管日趋严厉.其核心目的在于加强信息披露,防止业务过快、无序扩张.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代替同业业务起到节约资本,加强资本周转率的作用.目前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始终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笔者认为,按照目前的监管思路,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或资产流转将会成为监管层面力推的业务,各商业银行有必要提早布局.  相似文献   

5.
周琼  彭琨  董琪 《银行家》2014,(6):66-69,6
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论对商业银行、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非常有益,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效用还不很明显。本文针对银行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展开分析,说明如何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系列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使得商业银行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经营手段面临着巨大挑战,发展低风险,占用资本少的表外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和推进,为商业银行减少表内风险资产的比重,增加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现金,加快流动性创造,拓展利润来源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7.
由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提供资金流动性等众多优势,成为商业银行加强研究、积极拓展的重点业务.本文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发展进程,并就其现实意义做了深入分析,最后立足商业银行视角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受各种法规、制度、市场等条件约束,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规范资本市场,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9,(6):114-117
在商业银行加快流动性创造,减少资产风险,拓展利润来源的经营需求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现实选择。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本文从微观的层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政府和发起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发展策略。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的微观效应中,本文对样本银行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微观效应对于样本银行来说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但从银行业整体来看,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优化样本银行的资产结构,信用风险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因此安全性效应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现代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现代金融运行的新平台,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竞争态势,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削弱.动态地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是相互补充的,商业银行通过将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在资本市场的平台上,进而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不断竞争又相互补充,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共同推进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从今后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将通过资产证券化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介入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的建成,标志着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机制的规范化运行,这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从持有信贷资产向经营信贷资产转型、改进和完善其资本管理手段、形成信贷业务专业化与差异化发展、助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发展,部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在配置资产负债时,如何承担促进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同时实现自身经营绩效最优,是其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28家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营绩效最大化两个维 度,探索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最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即: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信贷规 模;基于用户需求导向创新存款产品;压缩同业业务,减空转、降利率;适当增加债券投融资 业务,助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最后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商业银行经营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经营困境,本文从金融系统风险配置角度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风险的非均衡配置及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技术的缺失是出现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本文还相应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选择,包括实施混业经营战略,努力提高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主动性;将支持中小企业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点,稳步实施中小企业贷款战略;构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体系,积极开拓消费信贷市场等。  相似文献   

14.
牛锡明 《金融论坛》2007,12(11):3-5
以信贷资产和业务为主体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信贷营销、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基层银行调研的基础之上,着重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机制体制创新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控制体制,并将分层次的营销体系与之配套;建立和完善信贷产品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信贷市场在融资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各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逐步形成替代,使原来在我国居于独占地位的信贷市场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生存竞争.商业银行不能再固守传统业务市场,必须实施战略转型,在继续开拓创新信贷市场业务的同时,努力开拓包括直接融资业务在内的非信贷业务,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中国工商银行应根据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机构的要求,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创新机制,建设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信贷市场在融资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各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逐步形成替代,使原来在我国居于独占地位的信贷市场在社会融资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生存竞争。商业银行不能再固守传统业务市场,必须实施战略转型,在继续开拓创新信贷市场业务的同时,努力开拓包括直接融资业务在内的非信贷业务,提高综合服务功能。中国工商银行应根据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机构的要求,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创新机制,建设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惠平 《金融论坛》2006,11(7):28-32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此,商业银行应主动研究和分析我国城镇化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拓展带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认为城镇化进程将会给工商银行带来较大的市场机遇.从实际出发,工商银行应加大对城镇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城市土地经营管理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努力拓展优质信贷市场,扩大同业市场占比;适应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步伐.同时,采取措施切实防范城镇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比逐步下降,非信贷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在金融市场变化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银行信贷的一般规律及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方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本文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不良贷款和信贷发展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银行信贷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应逐步实现信贷业务调整,更有效地发挥好信贷在银行经营及社会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在发展中实现信贷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彭俞超  马思超 《金融研究》2022,510(12):93-111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非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上市公司借贷成本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非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每提高10%,上市公司借贷成本平均下降1.6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果同时受到“竞争压力”与“信息溢出”两种机制的作用:前者表现为在银行业竞争程度更高的地区,非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更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借贷成本;后者表现为,非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时也能降低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开支。本文探索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为金融科技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