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保险理论界对财险和寿险的需求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与分析,但是尚未对责任保险的需求进行过深入的实证分析。运用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对影响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五个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风险程度、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责任保险的市场供给状况和保险价格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提高我国责任保险市场需求,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保险产品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市场供给主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从1997年中国保险信息网的搭建运行到2013年众安在线的设立,再到如今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与众多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共同成长,我国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创新阶段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影响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驱动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需求侧、供给侧和监管侧三个层面分别予以详细阐述,以期引导和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普惠保险减贫的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风险是导致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减少因农业灾害致贫和返贫.兼具公平性、保障性、政策性和市场性的普惠保险,将是保险领域减少贫困最行之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普惠保险减贫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机制,采用2010 ~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惠保险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使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普惠保险减贫的空间效应.结果 表明,我国普惠保险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普惠保险发展水平越高,贫困发生率越低,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差异.基于此本文建议:继续大力发展普惠保险,实施区域差异化、多元化普惠保险发展策略;强化保险宣传教育,提高农户保险意识;各地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普惠保险合作;根据区域特征实施不同的瞄准机制,提高普惠保险扶贫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气象指数保险在我国很多地区试点实施,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但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予以指导解决。相较国外,我国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论文在介绍气象指数保险发展及概念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结合国内研究重点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从气象指数保险供给方面分别就产品设计和影响供给的因素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其次,针对气象指数保险需求较低的状况,总结了影响需求的因素,并归纳学者们为提升市场需求所提出的措施;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不足的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供给主体不足、险种萎缩、保费收入下降等问题.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有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有效供给不足、农业再保险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应从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建立财政支持制度、构建农业再保险体系等方面入手,使我国农业保险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关注"区域性、战略性和新兴性"三个特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坚持国家意志与区域特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增长潜力与关联带动相结合以及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四个原则。基于以上原则,构建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五力模型",即包含产业惯性力、产业发展力、产业带动力、产业创新力和产业持续力的"五力"因素,具体分解出包括14个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依据以上选择指标体系,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l-phi法,建立起一个主客观方法相结合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8.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近年来,金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出较大贡献,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发挥组织构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采用熵权法测算各区域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G M M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影响,从而找出制约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农村产业发展成效逐年显现,但区域差异较明显;农业信贷的正向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较薄弱,二者协同作用效果较弱,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效率、三产融合水平、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直逼维度产生影响,不同的指标在其对应的机制下发挥着作用,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村保险市场产品的供给、需求的开发、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完善市场监管等角度,研究了如何加快广西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问题.在市场供给方面应重点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保险产品,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在激活市场需求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变农民传统观念,树立现代保险意识;在政府政策支持方面,要建立相关制度,建立广西特色的农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差距来源,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贡献度提高得极为迅速。  相似文献   

11.
魏瑄 《中国保险》2014,(3):59-64
健康服务业涵盖了健康保险经营的外部环境,也构成了健康保险的相关产业链.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对健康保险业相关产业链的投资,不仅能使保险资金分享到健康产业的成长价值、获得稳定的回报,更有助于缓解健康服务产业供给瓶颈对商业保险的发展制约、推动健康保险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流通产业为例,选取我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依据内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假说理论,从总体减贫、内部要素、区域差异、空间溢出等四个维度提出假设,讨论流通产业发展能否有效减少贫困.研究发现: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减贫效应,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减贫效应表现突出;流通产业发展内部要素减贫效应存在显性差异;信息化水平减贫效应最大,劳动力、交通投资次之,人力资本减贫效应有待挖掘;流通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区域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效应显著且高于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减贫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引入农机互助协会、保险供给主体、政府三方为合作博弈主体,利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求解法来分析农机互助保险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博弈收益,探求我国农机互助保险可行的发展路径与模式选择。结果表明:当农机互助协会、保险供给主体与政府三者之间进行合作时所得收益最大,是我国现阶段农机互助保险较优模式。  相似文献   

14.
混业银行制度变迁是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变化以及市场利益诱导下的金融功能配置格局的重构.本文拟在金融功能观的框架内,通过对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化以及规模经济、资产专用性和范围经济等因素的分析,合理地揭示出混业银行制度变迁的内在经济机理.  相似文献   

15.
许闲 《保险研究》2011,(5):61-67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是保险监管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一信息却往往不被投保人所获知,造成保险供给(保险公司)和保险需求(投保人)两方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以保险公司存在偿付能力风险为基本假定,以累积性预期理论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构建保险需求和供给模型,分析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需求的变化及其对保险供给和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个人寿险需求是建立在个人与家庭实际需要基础上的有购买能力与购买意愿的经济需求,其影响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在因素,包括保险供给,保险价格,社会保障,银行利率,通货膨胀,信息渠道,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二是内在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家庭成员结构,收入与财富,保险意识,责任心等.人寿保险的保障性、储蓄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因素复杂而微妙.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各因素对个人购买人寿保险的不同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保险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效应对创新农业险种、促进农业保险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国角度出发,利用聚类分析划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区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将31个省市划分为四类区域,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全国和四类区域中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播种面积、赔付率、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也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承接力.产业承接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接纳融合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产业承接力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个角度从成本因素、市场潜力因素、投资环境因素、产业配套能力、技术研发水平和经济效益因素来进行分析;另一角度从吸引力、支撑力、选择力和发展力这四个方面来研究产业承接力.本次研究根据资料的可获得性,从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发展力来分析甘肃省产业承接力状况. 甘肃省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分析 所谓产业转移吸引力就是由于资源供给的比较优势所具有的吸引转移产业的能力,这些资源主要有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因素以及政策因素,这些资源对转移产业的拉力的合理构成了产业转移的吸引力,以下就每一种资源具有的拉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区域保险差异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不争事实,在构建区域保险差异层次结构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形成区域保险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区域保险差异的相关因素依次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口数量、人们风险意识以及社会保障福利费.  相似文献   

20.
刘云龙 《银行家》2006,(8):34-35
保险产品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制度环境和技术进步等四大因素的综合影响。笔者认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和创新,在经历了技术创新、渠道创新阶段以后,抓住保险需求的牛鼻子,大力推动寿险产品发展和创新,将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