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对今后7、8年之内银行体制改革的设想。由于这一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案尚未正式提出,对金融体制改革的设想,只能是粗线条的、探索性的。一、当前我国金融体制的状况今后的改革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因此研究今后中期的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首先研究当前金融体制的状况。九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由中央银行、国家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几个层次组成的金融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多种信用工具、多种融资方式的金融市场。改变了全国统存统贷的资金管理体制,扩大了基层银行在使用资金方面的自主权。打破贷款只能用于流动资金的老框框。  相似文献   

2.
唐倩 《金融论坛》2000,5(4):9-12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是,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预算软约束;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金融深化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上的,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的利用效率反而持续下降,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利率体系的僵化是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是,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投资融资体的预算软约束;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金融深化的主原因是边际上的,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资金的效率反而持续下降,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改革进一步深的瓶颈。利率体系的僵化是导致资金使用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以银行垄断暴利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为核心,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步创新,使得经济形势倒逼金融改革,循序渐进的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避免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实现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从资金筹集型向资源优化配置型转变。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以银行垄断暴利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利率市场化为核心,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步创新,使得经济形势倒逼金融改革,循序渐进的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培新 《新金融》1991,(12):4-5
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从1978年起,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经过了十二年的努力,现在已初步建成新的金融体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从高度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银行集中的资金逐渐增多,在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供应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的形势下,金融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而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金融控制,实现专业银行的企业化管理,开放金融市场,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进而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这就必然提出对现有银行机构如何改革的问题,按行政区划设置的银行是否适应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需要?能否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反映出一些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大局,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策。主要是:一、金融体制改革与我国经济模式转换的关系如何处理?金融改革究竟应该滞后、同步、还是超前?此乃金融体制改革的宏观战略选择问题;二、当前改革的三大重点,即资金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和建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三者的关系如何摆顺?改革的突破口究竟选在哪里?实为改革步骤的战略选择问题;三、中央银行宏观控制目标的选择,从我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课题。为了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方向,探讨下一步改革具体思路,我们对国外有代表性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来改革进展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一、国际上政策性银行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政策性银行是指在一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大目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制改革如何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这是很多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张异君、家志同志的文章从武钢体制改革前后的资金变化,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意见、要求,别有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11.
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银行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全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会议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在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研究,制订了《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为了与这个办法配套,相应地改革了信贷计划管理、联行往来、货币发行、金融统计等一系列金融制度。因此,这次改革是以信贷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较为全面的银行工作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性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尽快实行价格改革。为了争取在风平浪静中改革价格,要求严格控制货币发行。近几年来货币发行超出计划,说明我国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要把企业搞活,要求银行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基层机构能够灵活地解决企业资金需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七五"计划要求银行积聚更多的资金,加强银行信贷工作,提高投资效益,并指导社会集资,切实解决四化建设中的资金需要,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因此,国内国外、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都一致要求尽快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投资研究》2013,(8):161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由中国建没银行主办的国家级经济类期刊,重点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反映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开展金融理论研究和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探索,推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特区自1980年建立以来,特区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在支持特区创造“深圳速度”的同时,在强化信贷管理,不断深化银行自身的改革,建立“真正的银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理、盘活资金存量、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上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深圳信贷资金管理改革的经验有助于专业银行建立自主经营、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对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谈我国组建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许清政策性业务是阻滞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重要因素,并因此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组建政策性银行,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银行业职能双重交错、资金低效运行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金融...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利率改革、资金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专业银行的经营企业化,以及外汇体制改革,这是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五大内容,也是今后若干年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其中,利率改革居于何种位置呢?本来,利率杠杆是中央银行货币  相似文献   

18.
一、十年来金融体制的重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大体上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相呼应,即沿着'国家—市场—企业'的方向推进,以建立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体系,开拓资金市场和推进专业银行的企业化为三大重点。十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系统。1978年以前,我国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中国银行对内是人民银行的一个局级机构),既办理银行一般业务。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又是产品经济,这就要突出银行经济杠杆的作用,来调节财力、物力、人力的流向,平衡重大的社会经济比例关系。 金融体制的改革包括银行体制、信用形式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改革,要在宏观上有利于对社会供需总量和重大比例关系以及重点建设给予控制,同时,在微观上运用价值规律发挥  相似文献   

20.
加速金融体制的改革,既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搞活经济的必要条件.去年以来,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短期资金市场发展较快,对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和促进社会资金合理使用起了重要作用.今年要不失时机地在这方面迈出新的步伐,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和改进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职能,积极发展多种金融组织和有效利用多种融资工具,开辟多种信贷业务,大力发展城乡保险业务,在各种金融组织之间进行开展竞争;有条件地实行省以下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企业化,逐步做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改革银行利率体系,逐步理顺存贷款的利率,实行期限差额利率和浮动利率;改善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办法,改变银行包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