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财政理论关于财政本质的认识,既有共性,又相区别,即都以国家或政府为财政主体,而财政客体、财政形式、财政目的、各有侧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财政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财政职能决定于财政存在的依据,同时又规定着财政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叶汉生 《财政》1991,(9):51-52
我国不仅中央直辖市和省会中心城市下设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许多省辖市中等城市也下设有城区政权和城区财政。城区财政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城区财政建立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上,城市经济资金、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产品深加工、高增值,财源比较丰厚,财政收入一般超过支出较多,收入上交比例较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财政又是城市财政系统的基层财政,是城区基层政权行使其职能的财力保证,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蔡法复 《财政》1990,(10):49-50,47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是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执行财政法规的情况进行的督促、检查。它是财政行政逐级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工作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加强财政执法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政执法水平,促进财政执法活动合法、高效,保证财政法规顺利施行;同时还可以积累经验,为健全和宣判财政立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中国财政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向新世纪中国财政改革的深化,必须遵循依靠改革推动、突出科技驱动、坚持内需启动、强化管理带动、注重外向联动的改革思路;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清财政职能边界,解决财政活动范围错位、财政职责范围越位、财政管理范围缺位的问题,尽快完成财政体制转轨、机制易轨、政策接轨、分配并轨;必须树立政府理财的发展观,在结构调整、财政体系、投资机制、财政后备制度等方面努力实现财政体制、模式、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中,财政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加强宏观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拉动区域性经济增长是财政部门的职责。质量财政问题是继大财政、强财政,运筹财政探索、建设之后,针对财政工作的效率、效果提出的又一项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财政属性     
正确认识财政属性,是揭示财政本质的逻辑前提,财政既属于经济基础,又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共同载体,同时也是“经济与政治”的共同载体。在研究财政属性过程中,还必须结合财政分配活动的范围和方式,研究财政的自身属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职能的发展研究及启示杨光焰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财政职能却有不同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研究财政职能演变的一般规律,以便在实际的财政工作中,及时调整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一、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财政运行困难是我国财政体制的一大痼疾,而与之相伴的财政风险危害更大。本试图从财政收入机制、财政支出效率、财政政策操作三个角度来分析形成我国财政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财政风险的政策、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财政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湖北财税》2003,(11):8-11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行为产生财政外部性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在我国这些财政外部性已经对财政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到财政职能的实现,并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风险和制度变异。在对我国财政外部性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克服市场外部性的经验,应从财政体制、政府体制、法律和民主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减少政府间财政外部性所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县乡两级财政是国家的基层财政,肩负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造福一方人民的重任,同时对国家宏观调控,振兴经济起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一个地方的经济财政状况如何,不仅与该地区的资源、财源有关,还与当地不同时期的县乡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在此浅谈一下我对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财政》1991,(9):9-10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7月24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国务院领导最近对财政经济工作的指标精神,检查上半年财政计划执行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拟定增收节支措施,部署下半年的工作。同时,在回顾总结十年来财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深化改革,振兴财政,逐步从根本上摆脱财政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谢永思 《财政》1991,(9):29-30
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发展,强化财政职能显得尤为突出,要强化财政职能就必须理顺财政关系,即解决好“取”和“与”、资金需要和财力可能、集中和分散、监督和服务、理和法的矛盾。关系理顺了,处理好了,财政困境也就会随之好转了。本文结合宣城地区实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杨振河 《广东财政》2001,(10):26-26
地方财政法规是由地方立法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于调整和确认各种地方财政关系,规范、约束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分配及财政管理过程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办法、制度的总称。地方财政法规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或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颁布。地方财政法规不仅是地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和办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组织地方财政分配活动、实施地方财政财务管理、加强地方财政监督、维护地方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基本依据。笔认为,可从以下五方面加强财政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朱永红 《中国外资》2009,(10):64-64
基层财政是我国财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的运行,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各项工作呈现出了良好态势,但基层财政体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增收乏力、支出刚性增长、财政赤字逐渐扩大是税改试点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山区财政在缺乏交通、区位、资源诸优势的情况下,财政平衡面临的冲击更大,矛盾更突出。当前影响财政平衡的因素既有发展迟滞,也有机构臃肿、行政成本攀升、财政体制不合理、农村债务困扰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化解,实现积极的收支平衡将愈来愈艰难。本拟从农村税费改革与财政平衡问题分析入手,探索新形势下财政平衡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省级财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支出等数据,对财政数字化转型进行较为科学的衡量,并实证研究财政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财政数字化转型可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该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提高财政透明度和促进财政盈余是重要的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人大监督弱和财政压力大的地区,财政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作用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财政数字化转型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效应、作用机理和情境差异,可以为如何更好推动财政数字化转型、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谷元新 《广东财政》2001,(10):24-25
尽管这几年,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财政部要求全国各地财政部门必须依法理财,但从目前财政法制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其在依法理财中的作用仍是十分有限的,受到来自行政、部门领导等各方面的阻力。很多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财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依法理财放在嘴上,在实际工作中却抛在脑后。例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预算报告经人大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各级政府未经依法批准不能擅自变更预算。实际中,在预算之外,领导随意批条子、追加资金的事情司空见惯,人大代表并不清楚财政资金真正怎么使用,也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加之财政部门掌管着财权,有求于财政部门的单位很多,出现问题靠行政手段、财权就可以解决,建章立制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而认为财政法制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受这种思想影响,财政法制工作在很多财政部门中属于可要可不要的状况,地方以下这种状况更为明显。比如很多地市财政部门连财政法制的工作机构都不设立,也不安排专职人员做这项工作。自然财政法制工作无人管无人问。可以说,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财政部门对财政法制工作在财政工作中的作用、它与整个财政工作的关系仍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8.
谭敏 《财政监督》2007,(6):76-77
近几年,随着财政实力的逐步增强,公共财政的逐步建立,财政运行平稳、正常,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在这种财力和收支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往往容易掩饰财政面临的风险问题,加之财政部门自身的不足,保持财政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笔者结合当前财政面临的风险及工作的实际,就推进效能财政建设的必要性、效能财政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及建设效能财政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略论财政改革的认识误区苏中一误区之一:讨论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忽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从逻辑上推导,大家是不会否认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不仅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而且包括各级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的。但是,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时,人们多半是把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财政有两大困境:财政职能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过低。对此,必须转变财政职能,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