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汉儒 《云南金融》2012,(3X):122-122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的过程,是审计过程中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从目前国内外对分析程序研究的现状出发,从理论层面对分析程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做了阐述说明,在本文的最后对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未来应用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4,(22)
分析程序是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审计准则。审计实务中一些审计人员不太重视分析程序的运用,尤其不太注重对增值税明细项目实施分析程序。本文拟从增值税的明细项目审计,来探讨在审计中如何实施分析程序及实施分析程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国家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中,审计人员都将分析程序为审计业务工具和审计取证的方法之一。本文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师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从明确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在审计中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如何运用分析程序和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浅述了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鉴证活动。分析程序(以往称为“分析性复核”,新审计准则中改称“分析程序”)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技术,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帮助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判断的一种手段。在审计实践中,为达到发现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的目的,一些标准化的分析程序定义很难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很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蓝田股份的案例来说明分析程序在实际运用的失败以及如何改进这种审计技术。由于分析程序的外延广泛,因此本文并不是论述其所有方面,而是从一个细节入手讨论其在审计实务中存在的某种缺陷,并…  相似文献   

5.
王慧琳 《财会学习》2018,(24):136-137
注册会计师证据的收集、证据的评价,并且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鉴证活动为审计.审计技术以分析程序为主,并占有重要地位;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运用到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使自己完成审计判断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审计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审计重点不被遗漏,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一些标准化的分析程序定义往往很难完全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从某些实例的细节方面介绍分析程序的部分缺陷,并且尝试改进这种缺陷,达到扩展其外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熔芬 《会计师》2014,(9):53-54
本文首先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主要特点以及基本流程,其次对分析程序的内涵、运用目的等,指出了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刘熔芬 《会计师》2014,(5):53-54
本文首先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主要特点以及基本流程,其次对分析程序的内涵、运用目的等,指出了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俞舂玲 《上海会计》2011,(12):53-54
分析程序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手段,有效地运用分析程序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本文讨论分析程序的内涵以及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和审计完成阶段的运用,并对分析程序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审计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它一直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而决定审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计判断质量。在审计判断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审计判断偏误是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多地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从客户环境因素出发,评估客户经营风险以及重大错报风险,而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更容易发生判断偏误,从而会影响审计的效率或效果。因此,审计判断偏误的研究对指导审计实践,提高审计判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审计软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以来,审计软件也有很大的发展。在采集财务数据生成账簿后,可以应用审计软件的各种综合查询、统计抽样、指标分析、异常项目警示等功能进行审计,极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也从技术手段上促进了审计程序和日常管理的规范。然而内部审计有自身的特点,审计软件能不能解决日益增多的具体审计需求并与审计人员紧密结合,实现审计目标,已经成为内部审计人员评价审计软件的关键性标准。本文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发布并已付诸实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全面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和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运用分析程序,分析程序被公认为是一种提高审计效率及效果的审计手段。但在运用中存在某些误区,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审计市场"风起云涌",审计失职屡见不鲜,从"老三案"到"新三案",从黎明股份到银广夏,这些审计失职事件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对独立审计市场冲击巨大,也引发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危机。本文利用1999年、2000年、200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截面基本Jones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逐渐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武晓璐 《财会学习》2020,(15):159-160
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编报和重大方面信息反映公允性给出的评价结论,对于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财务指标、盈余管理、事务所规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年度报告披露时间以及法律法规建设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明确盈余操纵、财务数据粉饰、内部控制体系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这些影响因素对审计意见影响的正负相关性的研究论断,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而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4.
李星 《上海会计》1997,(9):41-42
分析性复核是一种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它是审计人员通过对比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以取得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的方法。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十分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审计项目,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可作为审计结论的证据,在实施特定目的的审计或对小余额帐户审查时,甚至只需通过分析性复核便可做出审计结论。一般而言,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主要用于四个目的: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一般是以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为基础编制审计计划的。通过分析性…  相似文献   

15.
审计模式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年中,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如何生成其财务数据(会计电算化记账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甚至超出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本身的关注。而这种做法与传统审计方式背道而驰。按照传统做法,会计人员应当深入审查公司的账目,审查数以千计的交易,以判定记账工作是否准确。在传统审计模式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以新的审计模式取代目前的审计模式。独立审计从账项基础审计到制度基础审计,就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制度基础审计以内控测试为导向,依赖内控实施抽样审计,将实质性测试的重心放在内控薄弱环节上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还刚刚起步,由于上市较晚,信息纰漏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针对创业板市场特定的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本文通过对2009-2011年沪市主板和创业板相关财务数据的实证研究,试图通过对比二者在特定影响因素下对审计收费影响程度的不同,揭示创业板自身的特殊性,唤起相关专家学者对创业板审计收费研究领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审计实务中,面对复杂多样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应遵守契约,及时、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能够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审计抽样是配置审计资源的有效方法,而抽样推断必须以抽样分布为基础。注册会计师从一个财务数据总体中抽取出数以万计个规模、大小相同的重复样本,在计算出每一个样本均值后,在二维坐标上绘制散点图,样本均值的分布图是呈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在审计抽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验、任务性质与审计判断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审计过程中,审计判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经验作为影响审计判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为被试,以判断的共识、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三个指标作为审计判断质量的衡量标准,检验经验对两类不同性质任务判断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作为一般任务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中,有经验审计人员和缺乏经验审计人员在稳定性和自我洞察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有经验者的共识显著高于后者;而在作为高级任务的分析程序风险评估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共识和稳定性均显著高于缺乏经验者,但两者在自我洞察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概念实质性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两种基本类型。实质性分析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投资绩效为被解释变量,审计质量为解释变量,盈余管理为中介变量,选取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审计质量、盈余管理与投资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质量与投资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盈余管理在审计质量与投资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上市公司投资绩效,完善资本市场投资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